相关内容列表:
k12评论:论文引发的“信”骚扰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11-30

    前段时间我的一篇论文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了,这已是平常得很的事了。最近,就是为了这篇文章,我饱受了“信”骚扰。

    第一封来信说,我的这篇文章已被他们XX全国教育文集拟收录,希望我尽快与他们联系,并交纳版面费三百伍十元即可刊用。同时建议我为了长久拥有这部具有相当学术价值的教育巨著,请预订一部。读到这封来信,我把它交给同科室的老师看,他顺手从他的那叠文稿里抽出一封来信,我们相视一笑。“唉,这世道……”

    过了几天,又来了第二封信,是另一家文化中心寄来的。这下他们似乎公道些,不再提什么版面费了,只需要我填好“文章准录用书”并寄回给他们。其后将为我颁发一个烫金证书和一个大大的金匾,邀请我参加颁奖大会。科室的那老师跟我说,好呀!要拿“金牌”了!可是他们那个大大的金匾一个是要990元的哦!

    第二天,我又收到了一封信,这下可不得了。我的这篇拙作被某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收录了,准备向全世界公开发行,还要求我交上“玉照”两张,200字以内的个人自传,同时也建议我最好交纳1300多元买下这部堪称世纪经典的论著。不过,当中又给我客气地提到,假如我还有比这篇文章更好的可考虑换稿,或多投几篇稿子(不过版面费要多交)。科室那老师说:这下子你不想出名恐怕也不行了。可怜我这么一个穷教师,要交的钱似乎太多了些,出不起啊,只好作罢了。

    没过几天,我从外面开会回来,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封信。拆开一看,哗!我的妈啊,“获奖喜报——你的论文《xxxxxxx》已被我XXX评委会评为一等奖,同时你被推选为“XXX优秀教师”。信中还说,“请你在接到喜报后半月内为我们汇来证书工本费88元”,同时“你的文章是理论界和教育史上一个崭新的里程碑”,“为我们中华文化贡献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你的伟业光耀千代”……。读着读着,我快晕倒了,我的这篇拙作竟然为我们可爱的民族横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科室那位老师说,多好的词都快被他们用光了。唉……

    就是这么一篇不到2500字的文章,我连续不到十天内就收到了四封信。不知还有没有第五封,第六信……我就快“晕倒”了!这些来信,同事们戏称为“信”搔扰。诚然,这样的来信,恐怕不止我一人收到过。其实只要你在某报纸或杂志上发表过文章(或写过什么文章),随后往往就会收到如此的来信。甚至就凭一篇这样的文章,你大可拥有什么“世界名人”、“国际名人”、“知名教育专家”、“著名教师”等等名衔,应有尽有。

    这种现象反映了什么?或许在当今物欲横流、崇尚功利主义的社会里,这是再也普通不过的事情了。但这恰恰反映了一种被扭曲了的社会心态,说到底大家就只有一个目标——一切都是市场经济在导向,只要有利可图什么都可以成为搞创收的对象(大到当官小到老百姓的吃喝)。你教师晋升职称不是要论文吗?只要给我钱我就给你发稿子;有些学校要求每人每年上交一篇论文,暂且不管这些收上来的论文质量如何,最怕尽是你抄我抄的大闹剧,最后庸俗了论文在教师们心中的那种学术的“神圣”;你教师要荣誉证书,我就给你弄个大到国际小到某某协会的证书,上面只要弄上个红头盖章就行;你教师(或学校)要出成果、好评等级,我就多开几次会,多举办几次活动,请来一大帮所谓的专家学者作个鉴定,再由某位领导头头公开发发奖,不就是政绩一大串,皆大欢喜了吗?……如此大会小会频频,评奖发奖领奖多多,其中就这样造就了不知多少的“好官”、“名师”、“名校”一批批。从上至下,谁能明白这其中会有多少“暗箱操作”、多少的“钱权交易”,谁能说得清楚呢?在我看来,这是我们社会的集体歇斯底里。

    当然,会要开的时候是要开的,奖要发的时候还是要发的,真真假假,多少对我们的工作都或许会有些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吧,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如果假论文、假科研、假学术、假评奖种种现象随意泛滥,造成荣誉贬值的话,那就另当别论了。诚然,对于这种来自社会上的纯商业性甚至欺骗性的炒作,我们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另一方面也要科学而客观地看待同类现象,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熏陶和精神锤炼,实实在在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心安理得地做一位名副其实的“名”教师。其次,教育行政部门也应当把握好舆论方向,制定科学客观的各种管理制度,构建合理规范的评价体系,正确引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健康发展。另外,国家有关部门应当逐步建立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并在实践操作中不断完善各类学校教育的评价体系和师资管理体系等。这或许才是最根本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