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仅仅根据文凭贩子成交的假文凭量还远远不能表明目前假文凭的泛滥和危害程度。购得这种文凭去求职的人必须接受市场法则的无情检验,只有傻瓜才连ABC都不懂却偏去买英语专业的文凭应聘做英文教师。这些人根本不是持假文凭的“主力军”。事实上,随着打击力度的加大(特别是贩卖文凭被列为刑事犯罪),市场经济条件下实事求是、以才取人原则的逐步完善,特别是网上电子鉴定文凭技术的推广,文凭贩子活动的空间已日渐缩小,所占的“市场份额”也大大压缩。
    而另一方面,一个不容否认和回避的事实是,许多高校(特别是一些师范院校和地方党校)为了迎合各级公职人员(包括教师和教育管理者)的晋级需求和追求不道德高额经济回报,与行政部门联手,打着各种旗号,以培训、办班、进修等名义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大跃进式“学历达标”运动,实际已演化成权钱交易的可怕变种——集体买卖文凭活动。他们才成就了假文凭最广大和最具破坏性的市场!持这些文凭的公职人员才是假文凭的“主力军”!
    据笔者所知,一个人口不足四十万的落后小县,全体科级干部中,本来只有一个本科生。但交足了费用,这些干部一年内在“百忙”中竟有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拿到了本科文凭,还有百分之十二的人获得了研究生文凭(有些乡镇成教中心就开办了研究生班),而他们此前的学历只是初、高中毕业。对许多人而言,搞一个本科文凭甚至研究生文凭比吃顿饭还容易。人们对这种速成、批发来的文凭也是心知肚明,心照不宣。可以设想 ,部分持有这种文凭的公职人员因其已符合干部“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而得到提拔任用,是多么荒唐可怕!如此亵渎知识,嘲弄信用,弄虚作假,滥竽充数,却轻而易举、堂而皇之地加官晋爵、误人子弟,又怎能不上行下效、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其危害岂止是对假文凭市场的推波助澜!
    要彻底根除和摧毁假文凭市场,就要还知识和文凭应有的价值和尊严,首先从公职人员做起,特别是从领导干部做起。通过严肃的组织程序,严密的行政体系,认真审核这些文凭的来龙去脉,对于那些来路不正、“彼此有数”的文凭一律予以废除。这些都不难做到,关键是我们有没有维护公信的决心和直面现实的勇气。
    实际工作最应当检验文凭与水平的关系。“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工作方式最适合通过上述手段获得文凭的“知识化、专业化”干部,因为他们的文凭只有在这样的职业环境里才永不露馅、露怯。所以治本的措施在于,我们的各级行政部门应当象其他行业一样,对公职人员设置严格的“准入门槛”和专业要求,对他们的行政素质、行政能力和行政行为进行严格的测评和监督,使滥竽充数者无立锥之地,手头的“文凭”成为一文不值的白纸一张。只有这样,假文凭才能从源头上得到遏制,社会才能真正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