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专稿:请堵住权力择校的黑洞!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17

    湖北某地为了弥补地方财政对教育投入的不足,允许一些声誉较好、教学质量较高的重点高中或重点初中,在现有师资力量的前提下,设立所谓的改制分校或者改制班,吸纳一部分学生在改制学校或者改制班中学习。虽然校舍仍是原来的校舍,师资仍是原来的师资,但学校一旦挂上改制的牌子,则不论你是否具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你都必须在“自愿”的前提下,向学校缴纳多达数万元的“赞助”款。在这里去我并不想去说明这种现象是否合理,我只是想让大家注意到择校的背后有着更多的让我们忧虑的问题。

    作为关心子女教育的平民百姓,是十分清楚学校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孩子成长的影响的。也正因为如此,当自己的孩子因为“就近入学”的政策被划入一个学风极差的学校时,那么,他的第一个想法便是要努力为子女选择一个好的学校,让孩子尽量接受好一点的教育,因此,择校也就不可避免了。虽然他们明知此举可能会使他们在经济上难以承受,但他们几乎是义无反顾地将钱的问题放在了次要的位置上,因为对大多数的学生家长来说,在除了钱的因素以外,他们还需要让孩子有一个公平选择的机会。而在他们看来,在政府允许公开择校的前提下,还有什么比考试更公平呢?然而,实际的操作并非他们所想象的那样。

    去年是我所熟悉的一所重点高中设立改制初中的第一年,开始上级批准该校招收初一新生的名额是300名,虽然事先已向社会公布进入改制学校的择校生必须向学校缴纳数万元的所谓赞助费用,但报名的学生仍然有1500多名。学校对外宣传的是通过考试进行择优录取,并在收取了一定的报名费的前提下,组织了相当规模的择校考试。然而,令外界不解的是学校对外公布的、按考试成绩录取的学生名单却只有180名。即便如此,校长事后却仍在大吐苦水,他们之所以预留120个学生名额,是因为这些名额事先已被方方面面的头头脑脑们,各种说不请、道不明的关系户给预订了,而事后学校仍被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批评了一通,不是因为预留了一定的名额,而是因为学校没有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留足他们所需要的名额。这不,为了满足他们的需要,最后他们又给学校增加了50个学生的名额,结果是学校扩招了一个班才算了事。现在如果到初一年级里去看一看、访一访,没有几个不是通过关系弄进来的。考试择优录取到后来已有形同虚设的味道了,通过考试择校已明显有被权力择校代替的趋势。

    如果说那些不经过考试就能满足其择校愿望的行为已经让那些平民百姓感到不公的话,那么,入校后的收费差别就足以让他们心理失衡了。许多学生并没有象学校最初规定的那样缴纳相应的费用,而只是象征性地作一下表示。我就接触过一位别的学生需缴三万元,而他只缴了三千元还不满足的学生家长。

    又到了新的招生季节,而本地今年新近出台的招生政策更是让人找不到北。教育主管部门目前只规定,小学升初中一律不许进行升学考试,即使是改制学校也是如此。如果此项政策落实下来,我敢说,大面积的权力择校现象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这对那些成绩相对来说较为优秀,而家长又无权、无关系的学生来说,将不再有机会进入他所向往的学校了,这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不公正的。

    所以,如果说设立改制学校的初衷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教育资源,为当地缓解教育经费的不足的话,那么愈演愈烈的权力择校现象,则无疑表明某些官员或某些权力部门在利用教育资源为自己谋取私利了,它已成为一种寄生的腐败现象,是腐败在教育领域的又一种体现。这种腐败不仅让那些希望子女能接受良好教育的平民百姓感到社会的不公,同时也让那些即将成年的孩子们亲身感受这社会的不公与腐败,它势必将影响到一代人的处世观念与行为。

    据笔者观察,越是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地方,择校的需求也就越大,而权力择校的腐败现象也就越明显。而要扼制这种腐败现象,没有规范的制度,透明的过程,仅依靠学校的抑制与舆论的监督是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