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持高校扩招正确方针的同时如何确保教育质量不下降,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九三学社中央教育文化委员会,经过系列调研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毕业标准,把好“出口关”。
高校扩招固然有缓解高等教育供求紧张的矛盾、拉动经济等多方面原因,但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培养合格人才。学生和家长对高校扩招充满热情也不是为了徒有虚名,而是期望获得真才实学。这就要求高校在降低门槛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教育质量,严格毕业标准,确保输出合格人才。
扩招与“宽进”相伴,对于“宽进”的学生,如果培养措施不得力,很可能形成“宽进宽出”的局面。我们认为,招生可以“宽进”,但教育质量一定要保证,毕业标准绝不能降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在数量与质量并重、规模与效益统一的原则下不断向前发展。
把好“出口关”,是保证毕业生质量的核心与关键环节,需要学校、政府和学生三方共同努力。
改革用人制度,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源,也是教学质量能否得到切实保证,学生能否合格毕业的关键。但由于一些旧的用人制度缺乏激励机制,整个教师队伍显得活力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建议高校破除教师职称评定的“终身制”与教师隶属的学校所有制,实行社会选材,全员聘任,优胜劣汰,以形成一种能促使教师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新机制。
推行课程学分制。推行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课程学分制,是扩招后把好“出口关”、保证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课程学分制要求学生根据本人兴趣和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选修课程,在严格按照课程质量要求修满学分后,方可毕业。课程考核不合格者重修,且按教育全成本收费。学习年限可以浮动,在规定年限内修不满一定学分的,作肄业或结业处理,但给休学生、肄业生提供复学方便。此外,鼓励学生跨校选修,择优选学。
严格考试制度。考试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的基本方式。在新的课程学分制下,为了严格掌握毕业标准,把好“出口关”,必须严格考试制度。建议高校实行教考分离,建立试题库,保证试卷难度,严格考场纪律,对考试作弊的学生一律淘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行联校会考。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扩招后,坚持把好“出口关”,是为了保证毕业生质量,它要求有良好的硬件作基础。目前,政府增加的投入跟不上发展的实际需要,办学条件建设落后于扩招速度,难以满足扩招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从总量看,高教投入有较大增长,但以生均指标计算,实际上是下降了。与1998年相比,2000年全国普通高校生均教学辅助用房减少了2平方米,生均图书占有量减少了33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减少了550元。这直接影响到扩招后我们的教育质量。呼吁政府和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高教的投入。
制定相关方案,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在深入调研、定点实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一系列有利于保证教育质量、把好“出口关”的方案。内容包括教师聘任、学制改革、学生考核、教学质量评价等等。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来保证方案的实施,为保证教育质量、把好“出口关”,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员的作用。要在中央和地方设立教育督导机构,由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为主组成专兼职的教育督导队伍。其成员应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采取听课、调查、座谈、访问等各种形式,检查和监督教学中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在督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的作用,即请他们在对“督”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使高校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保证质量。
把好“出口关”不仅需要学校和政府做出努力,还需要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实行“严进宽出”,因此,在一些学生和家长思想中便形成了这样一种观念,认为只要上了大学,就是进了保险箱,不存在毕不了业的问题。这实际是计划体制时形成的“大锅饭”思想在大学毕业问题上的反映。在市场经济国家,优胜劣汰法则存在于一切领域,大学生届时不能毕业者并非个别,这带给学生的更多的是积极意义。其实,把好“出口关”,只是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压力,提前到大学中来。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市场将能够比较准确地筛选出毕业生的能力高下。只有文凭,没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就是过了高校关,也要被市场淘汰。所以,学生应把大学视为继续拼搏的激烈竞争场所,而不是吃了12年苦到此可以歇一口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