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凭的“含金量”在贬值文凭是一种特殊的资格证明,是拥有较高知识水准的象征,名校的文凭更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符号。当今社会,学历证书、考级证明、资格证书等已成为求职、评职称、晋升的必备凭证。
最近,深圳某单位给南昌大学寄去4份不同样式的南昌大学文凭并要求鉴别真伪。经鉴定,4份文凭全是假的。
文凭本是一个人学历的证明,取得一张文凭往往要十几年寒窗苦读。而现在文凭的水分却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一些人花点小钱买个假文凭,就可以“毕其功于一役”,还可以堂而皇之地将这些文凭装入自己的档案袋,找工作变得容易了,升官也有了资本。
虽然全国持假文凭者真实的数字谁也说不清楚,但虚报学历和持假文凭的人不在少数却是事实。更令人忧虑的是,如今还出现了不少经过合法程序获得的名“真”实“假”的文凭。
说它“真”,是因为这些文凭上都盖着正规大学的章,有校长的签字。说它“假”,是因为这种文凭并不能证明持有者的水平和学历。一些学校打着函授和继续教育的名义,随意开班,学员只要交上几百上千元即可买个“文凭”;一些门路广的干部、商人,尽管没有上过一天课,却可以通过关系从学校弄个“正儿巴经”的文凭;还有一些人则干脆找“枪手”代考混文凭。与街上买来的假文凭不同,这类假文凭更具有蒙蔽性和欺骗性。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指出,这哪里是在追求真才实学,完全是在不择手段地给自己贴金,难道我们国家真到了本科生严重过剩的地步?各行各业非要博士、硕士才能胜任?这种变了质的“文凭热”,使文凭、学问的“含金量”大大贬值。
治治“权学交易”的不正之风假文凭、混文凭为何会如此泛滥?从经济学角度看,有需求才会有供给。不管是买来的还是混来的,利用好“文凭”这块“敲门砖”,则可以骗取工作,抬高身价,甚至骗取官衔薪俸、名誉地位。
近些年来,人们发现不少领导干部繁忙工作之余不忘给自己“充电”,这本是一件好事,知识要不断更新,与时俱进需要继续教育。但是,也有少数干部,平时见不着他们学习,几年之后,却摇身一变成了某某名牌大学的硕士或博士。
这些干部硕士或干部博士,学费由公家出,论文有他人代写,考试别人代考。自己唯一要做的,就是“拿”文凭,为升官积累资本。官运亨通之余,还可“锦上添花”补个“教授”或“博导”什么的。
最近江苏省的一些政协委员强烈呼吁,管一管领导干部攻读学位中存在的“权学交易”的不正之风。委员们说,文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水平,但是如果搞成了绝对化,必定出假。巨贪胡长清不就弄了个北大的假文凭吗。其实这种假文凭基本是一戳就穿的窗户纸。组织人事部门算一算时间,就知道他到底是不是真在北京求学了。
“权学交易”下产生的文凭,不仅败坏了学风,使我国的学位水准大打折扣;更为那些不学无术、滥竽充数的人提供了升官的台阶,而对那些踏实学习、认真工作的人则是一个打击。经年日久,文凭的躯壳虽在,但已没有了“含金量”,人们不能不对神圣的学术殿堂产生信任危机。
“权学交易”是双重腐败,某些高校也负有责任。一直以来,大学是传播文化创造文明的圣地。然而,受利益驱动,一些名校也不再是世外桃源,开始为少数领导授予了“泡沫”大小不等的文凭。
与此相反,世界上有许多著名大学是宁愿不要资助,也绝不降格以求的。当年,著名的哈佛大学拒绝了斯坦福夫妇的巨额捐赠,丧失了一次发展的机会,但谁又否认这不是保护哈佛教育精髓的明智之举呢?如今,那对夫妇较劲办的斯坦福大学经过百十年的修炼,也已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裕品坦言,高素质、高学历的领导人的确让人佩服。但我也了解有的高级领导干部,他们的能力、工作水准很高,但简历上只注有“高中文化”。对他们来说,到大学弄个博士硕士如探囊取物,可就是这份实事求是的“低”学历,同样让人十分钦敬。
重学历不如重“学力”专家指出,我们在人事体制方面表现出的某种“唯文凭”和“文凭越高越好”的倾向,对整个社会起着不可低估的导向作用。在西方,一般政府公务员大学本科毕业即可,硕士、博士则多是为从事学术研究而培养。而我国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岗位、职称评定、职务升迁等都是以文凭为重要依据,这使文凭在实际工作中有了太强的刚性。
这种说不清却摸的着的用人导向,加上学界也渗入了浮躁的学风,进而将文凭视作可以与金钱进行等价交换的资源,为制造贬值的文凭创造了空间。大家一窝蜂地去攻读所谓的硕士博士,颇有文凭“大跃进”的趋势。一些学校宽进宽出的作法,使得文凭的信誉大大降低。但是,泡沫文凭毕竟造不出真才子,更不用说具有优秀素质的领导干部。
对买来的假文凭,好治理。新人进单位是什么文凭,大家都心知肚明,没多久,又升了个层次,人事部门稍微了解一下他的学习情况恐怕就可以知道。实在有疑问,甄别证书工作还可请学校的主管部门或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等权威认证部门帮助认证。
说到混来的文凭,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竟都不约而同地表示,它们的危害性要远甚于那些买来的假文凭。这些泡沫文凭的始作俑者是谁,虽然没有研究,但至少在分析谁该对此问题负责时,恐怕不能只看学校以外的因素。
上海市政协委员蒋天纵就建议说,要对职称评定、职务提升、论文评审等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有条件的可上校园网站公示,这必然使那些靠“剪刀浆糊”混学位的人没了市场,文凭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就会大大提高。
朗讯科技贝尔实验室公关部负责人介绍,他们在挑选人才时,往往会先看他的学业是否与招聘方向对口,看他的个人学习成绩如何,然后对被选者作面试,要求应聘者做45分钟的基础英文演讲,而每位应聘者的表现,绝对不是一张“文凭” 所能掩饰的。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多高学历也会在应聘中露馅。
文凭不能说明一切,真才实学才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用人标准。入世后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看来,用人部门要转变观念、提高识人能力、完善用人机制,重学历不如重“学力”,只有这样,真正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