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师应当成为坚固的“防火墙”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20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也造成了诸多严峻的挑战和难以想象的困难。其中,最使教育工作者感到棘手的是“网毒”的泛滥。为此,我们可以通过屏蔽技术,将不良的信息进行过滤,或者强制青少年远离网络等办法来解决,但前者技术上还存在问题,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后者更是因噎废食,徒使青少年丧失一个宝贵的学习资源库。要想让青少年既能畅游网海,又不至于被“网毒”吞噬,需要多方条件和手段,其中之一就是教师应具有相当的“杀毒”能力,从而形成一道坚固的校园“防火墙”。

    首先,教师应当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网毒”的类型。可以说多数教师都知道网上有许多对青少年腐蚀性很强的“病毒”,但由于自己从不上网,也不知道网上究竟有哪些“病毒”,因此只能对学生作一些空洞的说教,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正如杀毒软件必须能够分辨病毒,才能进行有效封杀,教师也只有了解“网毒”的类型,才能充分施展自己“杀毒”能力。

    其次,教师应熟练掌握上网技巧,了解各种类型的网站及其基本的信息状况。这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开展教育科研,另一方面,也能指导学生进行网上学习。例如,现在有许多面向中学师生学习的网站。如果教师平时能经常有意识地浏览一些教学网站,进行比较分析,然后根据教学需要提供给学生,效果还很好。有的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不一定有时间上网,那也应当留心一些报刊杂志介绍的优秀网站,然后有选择性地介绍给学生。我们曾尝试把这些网校、网站推荐给学生,结果发现一些学生的上网目的和兴味发生了变化,远离“网毒”、抵制“网毒”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从而最大限度地减低了网络的副作用。

    第三,有学习的目的才有学习的动力。把优秀的网站推荐给学生,只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的门径,交给他们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但这不一定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趋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那么再优秀的教学网站也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因此,教师还要善于设计一些研究性的课题,引导学生以探索者、研究者的姿态开展网上学习。例如,我们在教古诗8首的时候,就设计了这样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去完成:浪漫主义VS现实主义——李杜诗风比较;含蓄与晦涩——李商隐诗歌艺术优劣谈;永远的心痛——陆游诗歌中悲愤情怀的剖析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除了提供研究的思路和参读书目外,还向他们提供了一些优秀的学术网站或网页。待学生完成课题研究的任务,拿出了研究报告,他们对众多诗歌网站也已熟记于心。如此,他们再上网的时候,便会习惯性地打开这些诗歌网站,搜录自己喜爱的诗歌与诗论,而不再被网上游戏、聊天室,甚至一些不良网站牵着鼻子走了。

    最后,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知道他们中哪些人属于“网民”,这些人的上网程度与兴趣,经常与他们聊天,或进行网上对话,指导点拨他们上好网,用好网,最大限度发挥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