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的公众认为就业难由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只有5%的人表示不太关心。32%的公众认为这是社会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问题不仅仅在大学生身上,约有26%的人认为大学生的期望还像过去一样高,需要大学生对自我定位进行调整。
     那么,造成今年大学生就业形势格外严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呢?大约有三成市民认为,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大学毕业生已经不再是人才市场的稀缺资源。 另有两成的市民认为这一问题与国家经济不够景气,就业岗位减少有关。12%的人认为是因为用人单位对应聘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缘故。还有少数市民(7%)提出高校的专业设置不能适应现代的人才需要,导致大学生的相对过剩。
     1000元~3000元薪水最实际
     参考自己的工资、招聘单位公布的职位薪水标准或有关机构发布的工资指导价位,公众得出了在他们心目中大学生的理想薪水(详见图一),其中认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拿2000~3000元的公众比例最高,约占43%。
     这些数据与《首届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调查报告》比较,我们发现大学生们对薪水的要求和多数被调查公众的想法基本吻合(在回答“您求职要求的工资底线”时,近六成的大学生的选择集中在1000元到3000元之间)。
     多半市民认为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公众认为如果大学生希望获取高薪,其自身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呢?敬业精神、极强的工作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公众选得最多的,而具备高学历、好专业以及留学经历提及率分别为34%、32%和23%,远远低于前面提到的几种素质。可见,如果想获得高薪,最正确的途径还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谈及哪些因素制约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时,65%的市民认为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和能力是主要因素。其次是所学的专业,再次是大学生的个人期望值和竞争激烈程度。对社会关系、家庭背景、户口问题、国家政策和单位用人指标等因素市民们很少提到(详见图二)。
     高学历者:失业也正常
     如今,媒体上有不少关于高学历者就业难或失业的报道,对于“学历贬值”的现象,36%的人认为目前用人单位更加看重的是人才的能力,高学历者失业是正常现象。认为高学历者的预期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错位(29%),以及随着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就业市场并未随之扩大,竞争愈发激烈的人也比较多(29%)。有少数人认为我国高校学科的设置不够合理,课程内容陈旧,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17%),也有人认为这是因为高学历人才通常集中在东南沿海及内地核心城市,他们一般不愿到偏远地区就业(12%)。此外,公众认为出现“考研热”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能力(29%),也和本科学历不好找工作(29%)有关。
     要想凤凰来,先栽梧桐树
     随着我国开发建设大西部的热潮以及西部人才匮乏的实际问题,有关大学生到西部就业的讨论越来越多。那么,市民们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西部或其他偏远地区发展吗?如果孩子自己愿意去,做家长的最担心的又是什么呢?调查显示,非常愿意或愿意鼓励孩子到西部地区或其他偏远地区发展的市民为41%,不太愿意或很不愿意的为31%,回答一般的为16%,另有11%表示不好说。如果孩子愿意去,家长最担心的是没有灵活的用人机制,使孩子的发展机会较少(37%)。
     调查结果说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虽然西部出台了各项政策,努力改善用人环境,探索吸引和挽留人才的有效途径,但终因整体经济落后、用人机制僵化、财力不济、协调不力、创新不够等原因,其人才创业环境仍不理想。因而与人们期待的优越工作环境有一定差距。
     关键: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一系列保护性的措施已经出台,如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的时间,到西部就业户口可留在原籍,学籍可以在原校保留两年等等。那么在市民心目中,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呢?调查结果显示(详见图三),大学生在就业上树立全新的观念,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成为首选(35%),并且,公众认为缓解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多管齐下。
     那么,对于大学生本人来讲,树立怎样的就业观念会有助于他们顺利就业呢?67%的市民提及要先讲付出再讲回报;66%的市民提及不与人盲目攀比;提到要懂得“先就业再择业”的策略、不追求一步到位的市民占64%;而提到不一味追求热门行业或热门单位的则达到57%。另外,人们认为懂得择业要有的放矢、当定则定以及适当降低对薪资的要求也会有所帮助。
     接近半数的市民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将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有22%的市民认为这一现象可能只在这两年比较突出,再有几年就会得到解决,还有19%的人表示不好说,仅有10%的人认为这是暂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