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未成年人法制教育要加强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5-22

     5月18日上午,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育新学校初中二年级的一些学生参加了北京市海淀法院与西三旗街道共建“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大会,会后放映电影《法官妈妈》。当老师询问有多少人不愿意留下来看电影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同学举起了手。

     在我们看来,看电影并非孩子们所厌恶的一项活动,《法官妈妈》也是一部颇受好评的电影,然而这些刚刚毕恭毕敬地参加完共建“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大会的孩子们却分明在表示,“我们不愿意留下来看这部据说很有法制教育意义的电影”。

     北京市海淀法院与西三旗街道共建的“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是北京市第一家少年与家庭法制教育基地。西三旗街道宣传部部长周敬丛说:“我们希望通过建立这个法制教育基地,能够给我们这个街道的青少年和家长们提供一个好的法制教育的平台。”

     据悉,基地成立后,将定期开展少年模拟法庭、法制夏令营及问题学生家长座谈会等活动。如果取得好的效果,将在全海淀区推广。可是,当笔者问参加大会的孩子们,基地建立后他们会参加什么活动时,他们纷纷表示不大清楚。

     近些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校园暴力屡屡出现,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问题愈加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在我们加强对未成年人法制教育的时候,是否征求过孩子们的意见呢?

     当前,学校和家长都在想尽办法加强对孩子的法制教育,只是种种措施过后,效果并不明显。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曾到北京市少年宫为家长做关于法制教育的报告,原定100多人的会场挤进了300多人,许多家长表示,不知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成立于1991年。对于被判缓刑的未成年人,法院专门设立了“帮教法官”这样一个岗位,对这些未成年人设有跟踪档案,定期到他们所在的学校或家庭走访,和他们谈心。对于被判实刑的未成年人,法院也定期派人到北京市未成年人管教所探望,送去衣物和书籍等。经过多年对未成年人案件的审理和研究,法官们发现,同孩子们进行充分的交流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