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为什么会住到她家呢?
     在距社科乡15公里的山区,有个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小山村叫北崔山。那里虽然也有一所小学,但校舍只有一个房间,既是教室,又是教师宿舍,还是师生的厨房和餐厅。艰苦的自然和生活条件使学校一直留不住教师。1996年,苏模英主动要求去了北崔山小学,开始了既当校长、又当教师的山区生活。从此,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骑车7公里,把车放在山脚下的老乡家,再爬7公里的山路,为十几个孩子上课。她一人教三个年级的十几门课,不但白天忙个不停,晚上回到家还要看书、改作业。
     说起当时的动机,苏模英坦诚地说:“我也是农村人,最知道山区孩子上学的不易。那个地方太苦了,没人愿意去,可为了不让一个孩子失学,那个地方总得有人去。我想,那我就去吧。”
     当时,苏模英自己也有2个正在读书的孩子,可她根本抽不出时间辅导,家里的农活也帮不上一点忙。后来,为了更好地照顾学生,她干脆住在了学校。就这样,一个女教师在远离家乡、远离亲人的地方,为山区的教育事业默默地奉献,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今年春天,由于教学经费不足,北崔山的孩子们又面临失学的危险,苏模英想找村干部想办法,可他们根本不在村里住,村里的事也没人管。苏模英平时就自己克服种种困难,并经常帮助出不起书本费的学生,可现在她自己也半年多没拿到工资了。眼看实在无法再坚持下去,苏模英只好搬回家住,可她又实在放不下学生们。于是,经学生家长同意,她将尚未毕业的三个年级的6个学生都接到了自己家,借社科乡中心小学的一间教室上课。
     记者问梳着一头短发的苏模英:连村干部都管不了的事,你为什么要去管呢?她一脸朴实、略带拘谨地说:“村里条件差,我当然也可以回家,但孩子们就没有老师了。虽然不过几个人,可也不能不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苏模英不仅自己默默献身乡村的教育事业,还动员自己英语大专毕业的儿子及其女友投身其中,去另一个村当了小学教师。虽然20年来她已备尝山村教师之苦,可她还是自豪地说:“只要对国家有好处,当乡村教师没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