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教育部制定“校校通”计划 教育乘上信息快车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03

    物理老师端坐在电脑前,手指轻点鼠标登陆校园网,选定内容,身旁连线的54英寸背投彩电随即演示出一次完整的磁场现象物理实验。课堂里40多名学生聚精会神,兴致十足。

    这是中国西部一所偏远的乡镇中学——重庆永川萱花中学高二一班课堂上的情景。学生们正通过网络技术上着一堂学校实验室目前还不能完成的物理课,而屏幕上边讲解边实践的教师是重庆中学物理界的权威。

    两年前,这所中学建立了千兆的校园网,并通过宽带和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国际互联网连接。校长陈文欣说,现在网络接口已安装进每一间教室,学生每天都能接触到来自全国最好学校的最新教学内容。

    这种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教学进步的“校校通”工程,正在重庆市中小学全面推进。目前,全市开设信息技术课的中小学已达4113所,中小学拥有计算机13.5万台。

    据悉,教育部2000年制定了加快中国教育信息化的“校校通”计划,将用5到10年时间,在全国90%以上的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利用广播、电视、卫星通讯、互联网等多种方式,逐步形成信息技术教育的“天罗地网”。

     “十五”期间(2001-2005年),中国将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教育部基础司官员透露,到目前为止,全国近1.5万所高中已经基本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接受这种教育的初中生也有七成以上。截至去年底,中国有15579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平均每51名中小学生有1台电脑。

    中国正在全力筹备今年在西部地区建立1万个“现代远程教学收视点”。西部中小学将配备包括计算机、电视、天线等设备,以便接收东部地区优秀的教学课程和教育资源。中国政府将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希望以此来消除不同地区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教学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

    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袁成琛说,中国现在有近70%的高等学校建立了校园网,其中大部分学校已建成多媒体教室,网络设施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和科技活动越来越离不开网络。其中,清华大学师生对全球图书期刊检索系统的访问量已超过MIT的访问量。

     “但是,这些学校的分布并不均匀,大多数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袁成琛说,“从今年开始,中国将在西部152所大专院校投入专款建设校园网,近期所需的9亿元资金已开始陆续发放。”

    远程教育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打破了传统教育所受的时间和地域限制,可以为全社会每一个人实现终身教育培训的梦想。目前教育部已批准67所高校举办网络教育学院进行远程教育试点,招生人数达到60.8万人。

    据介绍,作为中国教育信息化重要基础设施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已建成2万公里主干线路,全国有100多所高校可以用100M以上的速率接入。目前,这个网络已经通达全国160多个城市,连网的高校和科研单位900多家,上网人数达800万人。

    中国教育电视台也实现了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变。目前,改造后的宽带多媒体传输平台已具备播出8套电视,8套语音,20套以上IP广播能力。面向中小学师生的英语、计算机知识等教育信息,现在利用这个平台可自由传输。

    去年,中国利用网络录取学生131万人,超过总人数的50%;当年完成了200万毕业生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认证和网上咨询;完成了2002年研究生的计算机报名;初步建成了有61所高校加盟的网上图书馆……,信息化正在积极走进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