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到嘴里是块骨头
    毫无疑问,信息技术教育是不少软件厂商的“掌中宝”。业界人士认为,我国软件产业的主要出路之一是教育软件产业。经过近10年的摸索、铺垫,从去年开始,信息技术教育软件产业步入了一条快速、平稳之路。同时,沉淀了盲从,蒸发了浮躁,教育软件业越来越趋于理性。科利华总经理薛建国说得好:过去,是教育跟着IT走,现在,是IT跟着教育走——IT终于回归到了自己的角色。
    信息技术教育的奶酪是在不断地做大,但对这块奶酪“虎视眈眈”的人也越来越多。在供需多元化、市场瞬息万变的今天,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难做,也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些深谙市场、熟稔教育的企业迅速地发展壮大,一些企业气喘吁吁、步履艰难,还有不少刚开始角逐就退出竞争。较其他行业来说,信息技术教育产业目前还没有“巨无霸”型的大企业,缺少行业的领头羊。就像一个健康可爱的胖小子,终究要长成男子汉,但此刻还正在茁壮成长之中。即使像科利华、K12这样的行内知名企业,也是屈指可数。
    于是有人说,信息技术教育“看在眼里是块肥肉,吃到嘴里是块骨头”。要吃,还真不容易。
    说到底是内容的竞争
    先进的技术是IT业一贯的制胜法宝。但技术不是万能的,尤其对教育软件业来说,光从技术方面谈教育产品是不行的。从商家的角度看,当然希望用先进的技术来为教育服务,引导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同步发展,但事实上,从教育应用的需求看,教育信息化首先需要的不是先进的技术支持,而是稳定和可靠的技术。
    说到底,软件产品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内容的竞争,而良好的内容离不开先进教育理念的支持。商家要想得到教育市场的认可,就应该在成熟的技术中找到能为教育服务的最合适的部分,并加以整合。在教育软件行业中,没有技术人员和教育人员两套班子的公司是不可想象的。
    很多人说,信息技术教育难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并不懂教育。而教育的有些内容、规律本身就不太好把握。比如现在提倡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在软件设计上该如何体现,是个需要长期研究和实践的课题。和其他行业一样,一个好的教育企业应该能满足并适当超越市场的需求,做到永远比市场快半步,若没有科学的教学理念,只会像一个无头苍蝇,在商海中茫然无措。
    国内教育软件行业的几家大公司几乎都有教育和技术两支队伍,或拥有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两栖人才,有的掌门人本身就是教育方面的专家,如科利华的薛建国、K12的王相东。而一些学院派公司如北师大校际通公司,则以高校为依托,有着厚重的教育背景、前沿的现代教学理念和技术手段,其发展势头亦十分迅猛。
    挖掘自己的特色
    当然,教育软件行业终归是产业形态,光有教育理论解决不了问题,管理、经营、市场战略都要快步跟上。在进军队伍日益浩荡的今天,要想占领市场份额,必须加强品牌建设,挖掘自己的特色。在行内摸爬滚打十余年的科利华,有的产品现在已升级到了第十个版本。而K12创建了“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为一线教育者搭建交流的、公开的、权威的平台,以这种独特的方式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
    目前,教育软件企业重复开发的产品还太多。例如,几乎每个大公司都有自己的校园网管理平台、多媒体教学平台、视频点播系统等,除了名字不同,其功能、应用对象等都基本类似,很难看出其各自的特色是什么。而且在复杂繁多的功能中,真正常用的就只有那么几个。一些中小公司也紧随大公司之后,亦步亦趋,盲目跟从,没有自己的品牌战略和发展计划。
    随着世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育软件的网络版将逐渐取代单机版。但是,就我国的发展状况看,单机版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被淘汰,而且在一定的时间内市场仍会很大,这就对软件开发的个性化、独特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客户多想一点
    市场对教育软件的需求是巨大且丰富多彩的,学生、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各有各的口味,商家只有真正贴近客户,换位思考,才能赢得青睐。按豪杰公司王周宇的话说就是,为客户多想一点,离成功就更近一点。
    我国有约两亿中小学生,为学生学习服务的软件市场最大,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益智游戏软件、课外学习软件、模拟探索学习知识软件等前景广阔。教师对教育软件有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课堂教学,一是为自身能力的提高。目前占据市场大份额的是为教师课堂教学服务的软件,但从长远来看,帮助教师提高自身能力的软件,发展势头将会十分迅猛。
    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教育行业需要的不仅仅是产品,整体的应用解决方案及良好的售后服务也相当重要,因为产品的功效最终是在应用中得到实现的。校际通公司殷峰表示,很多学校“相中”他们,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成熟的设计方案和优秀的培训队伍。企业作培训和服务,投入非常大,回报来得并不快,但这是维持这个产业良性循环的一个必要手段。很多企业卖了自己的产品却并不关心用户应用的状态,导致几十万元的软件用不起来,闲置一边,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一切让市场做主
    教育部早在文件中就明确指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建设,要贯彻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鼓励竞争、资源共享的方针,首先要充分利用已有社会资源,要引入招标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其实,在国内,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教育企业的发展始终是唇齿相依的。21世纪的中国教育,离不开信息产业的支撑。
    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一触即发,哪里有企业在活跃,哪里的市场就活跃。中国在去年加入世贸组织,这对众多信息技术教育软件厂商来说,绝对是个利好的消息。国外厂商由于缺乏对中国本土教育的理解,在教育软件内容方面很难做大做好。他们在近5、6年内,不会去做内容,但很可能会以注入设备、资金、管理理念等方式参与竞争。而这对于缺乏资金、管理理念的中国教育软件业来说,正是个发展的好时机。可是奶酪再多,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机会再好,也要靠有心者积极把握。教育软件业的花朵就要绽放,但也只有符合市场和教育规律的企业才有春天。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些做得较好的教育企业,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取得了双赢。政府鼓励企业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对产品的内容,有关部门可以组织评审,评审尺度应该是教育的先进性、科学性,而不是其他;优秀的产品,可以进行推介。需要明白的是,适度的政府行为归根到底都是在为市场服务,一个教育企业能否很好地发展、生存下去,这一切都让市场去做主。
    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近几年来发展突飞猛进,其中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服务的企业功不可没。对于这些在信息和教育两领域结合处打拼的企业来说,步子并不轻松,机遇与挑战共存。在美国,Intel、Microsoft、IBM等大型公司对教育信息化不遗余力,促进了美国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美国政府对这些大公司也给予了一些如税收上的优惠等政策支持。而在国内,这些政策支持还不是很到位。
    但不管怎样,发展是硬道理。锐意进取,求新务实,才能迎来整个教育信息行业的繁荣。正如科利华薛建国所说,我们所做的努力就是要催生市场,而不是等待缓慢的自然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