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方安生强调,确保学生能操流利英语、粤语和普通话,以及能阅读并书写通顺中英文是非常重要的。香港是国际商贸大都会,英语是商业社会及资讯年代共用的沟通媒介。故维持良好的英语水平,对帮助年轻人自信地与别人沟通、面对未来挑战十分重要。
陈方安生表示,推出「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计划后,这些英语教师带领推动学校举办与英语有关的活动,包括话剧、辩论、会话交谈及广泛阅读计划等课外活动。
此外,出席教师均同意运用资讯科技可提高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亦就完善「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计划提出建议,并赞同为本地英语教师和以英语为母语的英语教师举办更多在职工作坊及经验分享会,以推广有效的教学方法。
又讯,政府初步评估过母语教学的成效,在接受访问的八十多间中学里,教师及学生都认为执行母语教学后,教学成效有所提高。调查又显示,中文中学会考生的成绩较英文中学学生优秀。
母语教学实施已逾一年,全港四百多间中学里,除一百一十四间外,其馀全部由中一开始便用母语授课。教育统筹局局长王永平昨出席东华三院午餐会时说,由语文教育及研究常务委员会和教育委员会共同成立的「教学语言工作小组」,在今年六月访问了八十多间中学,有一万一千多名校长、教师、学生及家长作回应。调查结果清楚印证了母语教学有助提高教与学的成效,包括教师更易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探讨课题,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亲切,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亦很热烈。
在学好英语方面,调查初步显示,大部分教师认同打好母语基础有助学好英文,不一定要用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水平才会提高。教学语言工作小组会在下星期一公布调查的详细结果。
王永平又说,中文中学会考成绩比英文中学优胜。当局曾把二十六间中中九八年的会考生入读中一时的成绩分十个级别,与那些能力相等的英中同届会考生作比较,结果得出:以成绩最好的考生来说,中中和英中的学生在中文科取得的成绩并没有显著差异。英文科方面,则绝大部分英中考生都会报考课程乙,但在这科目中,中等程度的中中考生较能力相同的英中考生成绩佳。另外,对程度较低的学生来说,中中考生无论在中文科、人文学科和科学科的表现,都显著地较英中考生为佳。
王永平说,教统局会按原定计划,在后年检讨母语教学的成效。虽然政府希望将来多些学校使用母语教学,但他相信,小组也会顾及一些传统用英文教学的学校及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