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全国“十杰教师”候选人:王月娥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7-15

  库岛上的孩子需要读书,没有教师哪行?作为青年骨干教师的她主动请缨,毅然踏上小岛,开始了库岛教学生涯。她把家安在库岛上,和学生朝夕相处,既当教员,又当生活保育员。

  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两集电视剧《希望的天空》,以纪实的手法再现了一名小学女教师扎根深山库岛、献身教育事业的感人故事。剧中的主人公王月秀的生活原型便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北省阳新县王英乡希望小学教师王月娥。

  小船风雨

  清晨,鄂南山区还在沉睡中,便有一只木船劈开王英水库宁静的湖面。青年女教师王月娥轻快地驾着木船,从一个库岛驶向另一个库岛,将一个个身背书包的小学生接到船上,一路载着欢歌笑语,向建在甫庄岛上的王英乡希望小学驶去。

  甫庄岛面积不足10亩,岛上仅有一所希望小学。一名教师和20多名学生,组成一个一至三年级复式教学班,生活极为单调。1993年暑假前,来岛上的教师耐不住寂寞与清苦,走马灯似地换了5茬。

  库岛上的孩子需要读书,没有教师哪行?作为王英乡青年骨干教师的王月娥主动请缨。这年夏天,她毅然踏上小岛,开始了库岛教学生涯。

  库区孩子上学,第一是交通问题。24名学生分散居住在周围的7个小岛上,远的水路七八里,近的也有二三里,每天都靠老师用船接送。一年四季,不管是盛夏还是隆冬,王月娥每天清早用船把学生接到学校,中午送回家去,下午再接来学校,晚上再送回家,一天来回四趟,乐此不疲。但王月娥每每担心的是,学校那只使用多年破旧不堪的小木船多处漏水,难以保证学生的安全。

  1995年4月8日,是令王月娥刻骨铭心的日子。那天下午,她驾船接学生上学。就在小船驶向甫庄岛时天气突变,湖面上白浪滔天,小船在巨浪中上下颠簸。船上8名学生惊恐不已,失声大哭。“有老师在,不用害怕,快手拉手蹲在舱里!”王月娥一面鼓励学生沉着镇定,一面使尽全身气力划船。经过近一个小时与风浪的生死搏斗,就在小船离岸边还有一二米远时,积水满舱的小船开始渐渐下沉。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王月娥毫不犹豫地跳进水里,使劲用身体推船,一步,二步,三步,小船终于靠岸,学生安全脱险了。精疲力竭的王月娥却因过度紧张、体力不支而晕倒在地。

  要是有一条新船该多好!这,成了王月娥梦寐以求的夙愿。可买条新船需要1000多元钱。对于年薪只有360元的王月娥来说,只能望水兴叹。

  1995年9月,王月娥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希望工程园丁奖。她听说奖品是一辆山地自行车,赶忙给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写了一封信:“学校急需购置一条接送学生的木船。希望把奖给我的那辆自行车卖掉换成钱,为买新船凑个份。”

  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同志被深深地感动了,破例决定,自行车照奖,另向王月娥所在的王英乡希望小学捐款1000元。

  最终王月娥还是将自行车变卖了430元钱,加上捐款,为学校买回一条新船。

  爱生心血

  王月娥的丈夫在外打工,她将孩子交给婆婆照管,自己把家安在库岛上,和学生朝夕相处,既当教员,又当生活保育员。

  库岛上,家离学校较远的学生中午一般不回家。王月娥的家就成了学生的公共食堂,她也成了义务炊事员。学生有的带点米,有的带点剩饭或红薯当午餐。王月娥便用自家的米做好热腾腾的新鲜饭让学生吃,自己啃红薯或吃学生带的剩饭。她还在岛上种菜,免费供学生食用。

  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王英乡,是省级贫困乡之一。由库岛组成的石林村又是全乡最贫困的山村。村民们不仅交不起孩子的学杂费,连书本费也没有。

  学生尹景芳的父亲病逝,家里全靠母亲撑着。秋季开学了,尹景芳没来上学。王月娥驾船登门走访,只见她家房屋破烂,大人小孩衣衫褴褛。“景芳报名的费用,我来付!”王月娥一口答应下来。

  可第二天,尹景芳还是没来上学。王月娥再次家访。尹景芳的妈妈过意不去地说:“王老师,家里实在需要景芳当帮手干活啊!”王月娥反复向这位山村妇女讲解送子女读书的义务,开导她克服困难。接着,王月娥再一次来到尹景芳家,接她上学。尹景芳的妈妈深有感慨地说:“王老师,你这样关心我的孩子,即使我家里困难再大,也不能让孩子成文盲。”

  王月娥关爱着库区每一个家境贫困的孩子。自她上岛任教以来,附近库岛上的适龄儿童入学率连年达到100%,无一学生辍学流失。

  助学甘苦

  作为一名民办教师,王月娥的工资收入极其微薄。多年来,她没买过一件新衣,家里连一件像样的家具也没有,可她却不遗余力地资助贫困学生。库岛上先后有62个贫困生在她的资助下完成了义务教育。她用于助贫的钱多达1.4万余元。

  1997年暑假,王月娥安顿好自己的小孩,就冒着盛夏酷暑,只身踏上了去黄石市打工的旅途。

  辗转于人生地不熟的黄石市街头,见贴有“餐馆急招女服务员”的招聘广告,王月娥就前去应聘。哪知,餐馆老板见她穿着破旧、土里土气,连连摇头。6天时间里,她一连找了48家餐馆,均遭拒绝。随身带的37元生活费所剩无几,连回家的路费也不够了。一天下午,她走到一个单位车棚旁,又饿又累,坐下小憩,不知不觉睡着了。

  下班时,一位好心的女干部发现了王月娥。得知了她的情况后,这位女干部深为感动,便介绍她到冶钢实业有限公司做家教。一个月时间,王月娥挣了400元。临走时,该公司职工又捐助了一些钱和学习用品。回校后,王月娥用这些钱为一些学生交清了学杂费,并将冶钢职工捐赠的学习用品一一分发给学生。

  为资助学生读书,王月娥连续4年利用暑假外出打工,先后做过家教,当过保姆,干过勤杂工。

  人生追求

  王月娥走上从教之路,有着比库区孩子求学更为艰辛的经历。生长于山区的王月娥,祖辈父辈都是文盲。她是靠一边劳动,一边上学读完小学、初中、高中的。她曾暗暗立下心愿:长大后当教师,让库区的孩子都念上书。

  1983年3月,王月娥当民办教师的丈夫见一年仅260元的工资,无法维持一家人的温饱,决意外出打工。王月娥毅然拿起爱人的教本,走上讲台。

  没过多久,在一次护送学生回家途中,天下大雨,山陡路滑,怀孕几个月的王月娥不慎从山坡上摔下来,全家盼望已久的孩子流产了。婆婆公公说什么也不让她再当教师,丈夫回家后一气之下,将她的课本、教案全扔进了水库。待婆婆公公、丈夫息怒之后,她拉着丈夫的手泪流满面地说:“我和家里人一样,何尝不想有个孩子?可这今后还有机会,但我们不能只为了自家的利益,而不顾岛上20几个孩子啊!”全家人被她的真情感动了,不再说什么。3天后,她又走进了课堂。

  艰苦的条件,清贫的生活,超负荷的工作,严重影响了王月娥的身体健康,她患有严重的咽喉炎、风湿病、低血糖等疾病,曾几次晕倒在讲台上。1999年5月4日,她出席“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表彰会,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左肋骨撞断了两根,住院治疗一个月,还未痊愈,她就提前出院回到了学校。

  1997年7月,王月娥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她转为公办教师,月工资提高到600多元。虽然荣誉多了,待遇提高了,可她仍保持着普通教师的本色,一如既往地为库区孩子们奉献着青春和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