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19岁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引万道甘泉为祖国育桃李、采万吨富矿为社会铸灵魂作为人生的目标。十几年来,她怀着一份博大宽广的爱,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
“你给了我整片的星空/好让我自由地去来/你给了我一盏知识的明灯/为我照亮了前方的道路/我知道/我享有的是一份博大宽广的爱”。
这首诗是远在北京上学的学生送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二中教师雷晓红的新春祝福。在学生们的眼里,雷晓红不仅是位受尊敬的班主任,而且还是他们的好朋友。一位38岁的女教师能赢得学生的爱戴与信任,全是因为她那无私的爱。
因为爱,她给学生送去了贺卡
19岁那年,雷晓红成了一名教师。她对当教师有着这样的理解:“教书育人需要无私奉献”“只要有爱,就有了追求的目标和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雷晓红发现,因为望子成龙,一些高中学生的家长不断给孩子增加压力。许多学生因此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对此,雷晓红着重在心理上对学生进行疏导。班里的王燕青父母离异,是个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雷晓红在课堂上把提问、发言的机会给她,课下与她分析成绩上不去的原因,帮她制订近期目标,请任课老师为她辅导。王燕青生日那天,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雷晓红为王燕青送去了一张贺卡。贺卡上写着这样一句话:“你是一条小溪,浅是浅了点,但清澈见底,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吗?忧愁时就唱首歌,欢乐时就写首诗吧!”。在教室里,雷晓红让全班同学为她唱生日歌,王燕青流下了感激的泪水。她终于从生活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雷晓红的另一名学生常向东天生残疾,如今已是石河子大学的学生。高一接班时,雷晓红从常向东的作文中发现他流露出悲观、绝望的心态,抱怨妈妈生了他这个只有一只耳朵的“多余人”。雷晓红多次与他促膝谈心,告诉他,一个人生理上有残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生活失去信心。是雷晓红的关心给了常向东生活的信心,使他重新振作起来。高二时,常向东去北京治病,住了九个月医院,雷晓红多次给他写信、打电话询问病情,鼓励他安心养病,战胜病魔。一天晚上,听到敲门声的雷晓红打开门,眼前站着刚从北京归来的常向东。他浑身落满雪花,面颊肿胀,难以辨认,而手中却拿着一只从北京带回的烤鸭。他是专门来感谢雷老师的。
“学生能这样对我,我还有理由不关心、不爱护他们吗?作为一名教师,我只是在履行我的职责,可在学生心目中却占有这么重要的位置。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轻微的动作,都会在他们的心弦上弹出一个音符来。”说起她的学生,雷晓红话语中充满了无限深情。
十几年来,雷晓红没有拒收一位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更没有赶走一位所谓的“差生”。雷晓红说:“学生有选择教师的权利,而我却无选择学生的理由。”
因为爱,她超越自我,奋斗不止
“我愿意是激流,山涧的小河,在崎岖的路上、岩石上经过……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在我的浪花中,快乐地游来游去……”。
当雷晓红声情并茂地读完匈牙利爱国诗人裴多菲的抒情诗——《我愿意是激流》后,这一天,她所教的语文课也就正式开始了。
“同学们,你们读完这首诗后,认为这是一首什么诗呢?”“爱情诗吧?”同学们这样答道。
“请同学们看一下墙上的投影,这是舒婷的《致橡树》,我想问一下这两首诗有什么不同之处?”……
从裴多菲到舒婷,从课内到课外,在雷晓红的课堂上,学生们广泛而深入地汲取着各类知识的养分。能自由地探讨课本上和课本以外的问题,学生们的个性在这里得到全面的张扬。这就是雷晓红的教学风格。
在教学中,雷晓红始终记着陶行知先生说过的一句话: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刚工作的头两年,年轻好胜的她虚心向长辈求教,刻苦钻研教材,及时了解教改动态,深究教学方法,很快脱颖而出。1986年,年仅22岁的她,便被选作石河子的代表参加新疆中语会举办的“新秀观摩课”。在“新秀观摩课”上,雷晓红上的《渔夫的故事》课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这次难忘的经历在雷晓红人生道路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专家的认可,坚定了她献身教育事业、争当一名好教师的信心。聆听了专家的教诲后,她的视野开阔了,思想成熟了。她意识到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深邃的思想,才能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教起课来才能高瞻远瞩,游刃有余。1987年,她以全疆第一名的入学成绩考入新疆教育学院深造;1990年,满载而归的她站到了思维活跃的高中生面前。
雷晓红以扎实、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质疑、解难,从而赢得了学生们的好评。除了日常教学之外,雷晓红每学期还要承担许多校内外示范课、公开课的任务和地区示范课、观摩课的任务。一次次的重压,一回回的磨炼,使她的教学水平日益提高,也扩大了她在石河子垦区语文界的知名度。由于业绩突出,她被任命为学校语文组教研组长,校学科带头人,石河子地区语文教学常务理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学语文学会常务理事。
雷晓红认为:“根深才能叶茂”、“打铁先须自身硬”。为此,她苦练基本功,每天坚持练习“三字”“一语”,每天坚持看书阅报摘抄资料,每天坚持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几年下来,她人消瘦了,还得了肩周炎、颈椎病,失眠曾长期困扰着她,但这些困难都没能够把雷晓红压倒。1998年12月,她沉着应战,在石河子地区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一举夺得桂冠;1999年10月,在兵团教委、教育工会联合举办的“兵团中小教师基本功大赛”中,她再展英姿,获得了高中组第一名。2000年5月,她参加“自治区语文教师录像课大赛”,又获高中组一等奖。
因为爱,在前进的道路上,她才走得更远
在一个又一个荣誉面前,雷晓红并没有停下脚步,她知道,要把她热爱的教育工作干得更好,只有不断前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
在新形势下,雷晓红决定向教育科研要质量,向专家、学者型教师发展。主张务实的她不停地充电,努力探索、实验、总结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成果,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1996年5月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作文竞赛中,她指导的学生宾冰的作文《我是一个兵》、白文静的《我的哥哥》均获全国三等奖,她被授予“优胜指导奖”;在刚刚结束的第二届“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中,她指导的学生秦宇的作文获全国三等奖,刘芳的作文获全国优秀奖,她本人亦收到“作文指导三等奖”、“作文指导优秀奖”获奖证书。
在她的领导和组织下,语文组的教师们团结进取,展开竞争,比、学、赶、帮、超的气氛浓厚,大家都决心向教育科研要质量。近几年来,学校语文组的教师先后有4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见诸报刊。语文组的教师所辅导的学生,也在参加全国竞赛中屡屡获奖。连续三个学期,语文组被学校评为先进教研组。2000年,语文组还承担了省级教学研究课题——《素质教育与师范中文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与研究》。
春华秋实是桃李生命运动的轨迹,而培桃护李则是园丁生命活动的轨迹。雷晓红从19岁登上讲台的那一天起,就把引万道甘泉为祖国育桃李、采万吨富矿为社会铸灵魂作为人生的目标,把提高教书育人的质量和效率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重要手段。十几年来,她以踏实的工作作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在平凡的教师岗位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
2001年,雷晓红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优秀教师”。她说:“三尺讲台虽小,但对我来说,它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舞台,我愿为之付出毕生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