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2-08-01

  实施新课程,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作用的问题。经教育部批准的新基础教育课程,就教材内容而言,都具有“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的特点。新教材成了多种科学文化、人文素养等汇集的“信息场”。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不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要在“如何使用”好教材方面多下功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我”服务,为“育人”服务。

  正如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不是惟一的一样,开发课程资源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拓展课程的知识是一种开发,挖掘潜藏在课程的内在信息也是一种开发;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种开发,学生能动地学习也是一种开发。那么,通过精心设计学习问题这种方式,同样可以达到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

  教学的过程,是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任务是在问题的不断生成、不断解决中完成的。有人把这一过程称为“问题教学”。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教材,或者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创造精神,或者形成生生合作、师生互动的局面,也必须依赖问题的精心设计。很难想象,那些毫无价值、缺乏层次、索然无味的问题能诱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能激活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深入研讨知识的形成,也很难说用好了教材。我们要想创造性地使用课程、开发课程的资源,办法之一就是精心设计学习的问题。

  课程问题的设计,最重要、最直接、最具有导向作用的是教材编者对课程问题的设计。原因是编者对课程内容的安排、整合,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都有一个全盘的思考。因此,该编什么问题,编到何种程度比较清楚。其次,作为编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内容,一定有其独到的深层的理解,加上编者的阅历、水平,要编出一些精到的题目是可以做到的。再则,从教师的水平层次看,各地差异比较大,要求所有的教师都能设计出有水准的问题难以做到。在这种背景下,为能达到使用好课程、开发好课程资源的目的,首先寄希望于编者。

  从现在我们使用的实验教材看,所设计的问题有不少是具有提纲挈领作用的,相当一部分还比较灵活、发散,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有一些问题,由于各种原因,设计得不那么周密,甚至挖掘得不够深,老师不能一概拿来就用,应该根据本地情况和自己的理解创造性地开发、引申和改造,使之具有更深厚的内涵。在这里举几个例子和大家一起探讨。

  例(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一课,重点在于告诉学生英国南极探险家斯科特和他的队员在归途的覆没悲剧是伟大的。为了揭示这一特定事件的深刻内涵,作者在把握事实的基础上多角度、多层次地进行了生动的描述,突现悲剧的不同凡响的意义,使读者心灵受到震撼,并对他们的探险精神、科学态度、为了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行为肃然起敬。这些浓厚的人文素养,恰恰是我们学生所缺乏的,是必须引导他们很好地去讨论、认识并加以吸纳的。教学做到这一步,也只有做到这一步才可以说学会、学好了这篇文章。因此,课后的练习,应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设计,才能把孩子引领到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去体悟事件的价值、精神的价值。正是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认为,目前该课文后面的“研讨与练习”没有达到这个目的。这三道题分别是:一、阅读课文,向同学复述这个故事,并说说其中哪些细节最让你激动难忘;二、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三、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寒风凛冽的南极帐篷里,给英国公众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阅读后结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材料),写一篇阅读笔记。我们感到,不足之处在于:一是题型比较陈旧,带有比较明显的旧教材练习题的痕迹;二是问及的问题比较琐碎;三是过于偏重技巧性的训练。如果改变一下题型,让它变新变活,把内容集中在“悲剧”、“伟大”两大方面,设定一些情景让学生去选择“我应怎么办”,“为什么这么办”等等,这样不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掌握吗?

  例(2):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速度的变化》,能不能设计一些既紧扣课程内容,又贴近社会生活,便于考查学生灵活性的开放性的问题?我市的一位数学老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曾经设计以下这道题:

  1993年1月24日《文汇报》登载了一幅根据深圳大盘股票分析智能系统TSA3.0绘制的上海股市走势图(教师在黑板展示该走势图),请从图中提供下列信息:(1)从1992年5月21日到1993年1月22日之间,大约在何时上海无线电数处于最高峰?最高峰值是多少?大约何时处于最低谷?最低指数是多少?(2)成交量何时最高,其成股数是多少?指数最高时,其成交量是多少?

  我们设想,假如这道题能出现在课本的练习上是不是更好?因为股票目前已成了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没有必要在学生中回避,相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了解生活实际问题不是更务实、更注重应用吗?

  例(3):江苏教育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有这样的一个探究实验:“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从这一实验设计的目的看,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无疑是好的。但是,这一问题的设置与城市(尤其是卫生状况好的城市)的实际有较大的出入。近些年来,为了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不少城市都比较注重卫生活动,适于鼠妇生活的环境已大大缩小了。而且,城市的很多学生不懂鼠妇是何物,因而寻找较为困难。据此,这道题的设计对城市的学生来说意义不大,这样会影响教材资源的利用。建议能否改为“影响小动物分布的环境因素”,因为“小动物”是一个宽概念,学生探究的选择性增大了许多,便于实践操作。

  课程改革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程实施者希望课程编著者能很好地把握这一点,密切与广大教师结合,精心设计课后练习、学习问题,以达到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的目的,为学生智能的开发、品德的培养提供理想的食粮。

广西南宁市教科所 陈健兴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周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