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尊重教育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1-18

  四年前,一个名为“尊重·基础道德”的教育实验在东城区的13所中学里悄悄开始。目前,这个由东城区教育科研中心主持的北京市“九五”重点教育科研课题已经在东城区40多所中、小学校铺开,300多位教师、万余名学生参与了关于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识、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教育。这个教育在学生和家长中引起很大反响。尊重教育不仅让学生们找到了自己,发现了别人,更给教师的教育观念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被尊重是学生的权利而不是教师的恩赐

  北京五中的石镜寰老师教龄30多年,在教导处坐镇12年。学生们都怕他。个别学生一进教导处,他还没发话,那边腿就抖上了。他为此而沾沾自喜:“这学校,只要我老石一露面,就平了。换谁都不成。”他认为学生怕他是他有威信。四年的尊重教育下来,石老师问别人:“我那会儿是不是跟凶神恶煞一样?”“现在想想真可笑。不就是因为我有可以宣布处分的权力吗。学生们背后肯定在骂我,哪还有什么教育效果?”以前静校时,他往台子上一站吆喝着:“嗨,几点了,静校了!”现在,他不再站在台子上,嗓门也低了,拍着还抱篮球的学生说:“背心都湿了,该回家洗洗了。”

  以前,不少老师认为,我是老师,就要管你,管你是为你好。现在,他们认识到,教师的职责是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发现长处和短处,而这种教师的帮助,就是在校园内创造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空间。

  允许学生有错误的体验

  这句话是被明白无误地写入171中1999—2000学年工作计划的。它基于这样一个前提:相信学生。

  171中学教导主任李富文对此深有体会。他当主任十好几年,自认啥样儿的学生都见过,那天他被学生顶撞了。两个高三的男生非要出校门打电话(按学校规定上课时间不得出校门),理由是传达室的电话费贵,钱没带够。李老师说:“我借钱给你。”学生听都不听,扭头就往外走,李老师说:“那你还进来吗?”人高马大的学生横了他一眼:“你拦得住我吗?”李老师将学生带回教导处。“您没尊重我,而且您还不相信我。”李老师被学生说愣了。的确,他心里一直怀疑他们是借口打电话去买零食吃。李老师说:刺头学生对教师的敌意往往是源于老师的不信任。师生互不信任,教育效果肯定是负数。

  北京五中的陈颖老师说:“其实,我也知道学生们有时骗我。但我不会去‘逮个正着’,我情愿他们把我当傻子,待将来他们长大了能明白老师的长久信任,也不愿意成为他们背后的一双眼睛。”

  如果我的学生都一个模式,我应该惭愧

  老师一般都喜欢听话的孩子。“听话”只是一种表面的特征。“听话”在孩子身上是如何形成的,他的内心认同有多少,很少有人研究过。尊重课题组的老师们开始琢磨:如何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将来?

  朝阳门小学的周立群老师以前以她的学生特听她的话为自豪,现在她为此而深感不安。“其实,他们总是看着我的眼神去做事,差不多全一个模式。”她不能再让他们天天在她眼前演戏了。

  65中的李老师做过班主任、年级主任。以前她总是教育学生做个好学生,而现在她认为应该教育学生能在将来的社会上生存和发展。她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在处理各种麻烦的同时学会宽容、原谅,学会让别人接受自己,也学会接受别人。

  11月16日到18日,“尊重·基础道德”实验课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教育界的同行对这个课题的切入点及教育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尊重教育是创新教育的基础,它极富时代性,极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