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乱这个名字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它在15世纪末流行于印度恒河三角洲的那场大瘟疫中首次让世人认识了它的狰狞面目,进入19世纪后随着印度同世界各国的往来的增多,也使得霍乱向外广泛传播,从而恶名远扬。而且自1817年至今的7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中每次都波及到我国。因此掌握一些必要的和霍乱相关的知识,对我们有着重要意义。
霍乱是一种发生在夏秋季节的、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症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弧菌通常存在于被霍乱病人带菌排泄物所污染的饮水、食物、日常用品以及接触过这些物品的苍蝇身体上,它本身对日光、干燥、酸、热及一般消毒剂均很敏感。霍乱弧菌主要是通过病人的口腔进入人体内的。通常情况下,进入人体的霍乱弧菌在胃内即会被胃酸所杀灭。但当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或因为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抗酸剂、H2受体阻滞剂或胃大部切除术后引起的胃酸分泌减少和浓度降低时,残留下来的霍乱弧菌就会在酸碱度适宜,营养丰富的小肠上部的肠粘膜处安家落户、繁衍生息,并产生出一种严重妨碍人体对水分和电解质吸收的霍乱毒素。而这种毒素以及由它所带来的腹泻、脱水、休克和肾功能衰竭正是导致霍乱病人死亡的致命杀手。
感染霍乱后病人的症状也不尽相同。典型病人一般起病突然,开始即有频繁的水样腹泻,不伴有明显的腹痛,随后出现呕吐等胃肠道反应。粪便常呈米泔水样,其中含少许粘液,有鱼腥味,无粪臭味。在发病的过程中一般无发热,在有些病例可能会因为体内钾的大量丢失而引起肌肉痉挛。同时病情的轻重和人体损失水分和电解质的程度相平行,通常据此分为轻、中、重三型:
轻型: 腹泻次数每日不超过10次,失水量为体重的3%-5%。病人仅感口渴。
中型: 腹泻次数每日在10-20次之间,失水量为正常体重的5%-8%。常伴随乏力、心动过速、体位性低血压和皮肤弹性减弱等症状。
重型: 腹泻和呕吐次数频繁,失水量超过正常体重的10%。主要临床特征有眼窝深陷、皮肤皱缩、脉搏细小而短促、无尿、低血压和昏迷嗜睡。
此外,还有一部分患者感染霍乱弧菌后并无任何症状,但是在他们的排泄物中有大量霍乱弧菌。因此在医学上称他们为带菌者。因为他们本身没有症状所以增加了传染的隐蔽性。是重要的传染源。另有极少一部分患者在尚未出现典型的腹泻症状即迅速发生循环衰竭而死亡,因为没有明显的腹泻、脱水的经过而被称为"干性霍乱"极易引起临床上的误诊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