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名 |
主要成分 |
功能与主治 |
用法与用量 |
注意事项 |
婴儿素 |
白扁豆、山药、白术、新木香、鸡内金、人工牛黄、川贝、碳酸氢纳等。 |
健脾消积,调气止泻,清热止嗽。用于惊风发热,乳食不进,消化不良,食积奶积,腹泻肚痛,咳嗽痰喘。 |
不满周岁服少半包,1-3岁服1包,4-7岁服2包,8-12岁服3包,13岁以上服4包,温开水同服或入口同奶共服,每日2次。 |
|
大山楂丸 |
山楂、六曲(焦)、麦芽(炒)。 |
开胃消食。用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胀满。 |
口服。1次1-2丸,1日1-3次,小儿减半 |
|
健脾糕片 |
党参、陈皮、茯苓、山药、芡实、鸡内金、白术、白扁豆、莲子、薏苡仁、冬瓜子、甘草等。 |
开胃健脾。用于脾胃虚弱,身体赢瘦,食欲不振,大便稀溏。 |
嚼服。1次8-12片。 |
|
金银花露 |
金银花 |
清热解毒。 |
口服每次50ml,每日2次。 |
|
十滴水 |
大黄、辣椒、小茴香、姜、桉叶油、桂皮、樟脑。 |
解暑止痛,健胃止呕。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及肠胃不适等症。 |
口服。成人10-40滴,小孩10-20滴,用温开水冲服。 |
|
小儿速效感冒冲剂 |
扑热息痛、咖啡因、扑尔每、人工牛黄、蔗糖,食用色素及香精。 |
抗感冒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喷嚏,头痛,咽喉痛,发烧等,伤风初起时服用,见效更速。 |
常用量1-5岁每次2分之1袋,6-9岁每次1袋,9-14岁每次1又2分之1袋,15岁以上2袋。1日3次或遵医嘱。用温开水冲服。 |
|
板蓝根冲剂(块型) |
清热解毒,凉血。用于温病发热、发斑、风热感冒、咽喉肿烂、流行性乙型脑炎、肝炎、腮腺炎。 |
开水冲服,1次1块,1日3次,重症加倍,小儿酌病减。预防流感(乙脑)1日块,连服5日。 |
||
复方穿心莲片 |
清热、消炎解毒。用于急性菌痢、急性肠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咽喉炎、泌尿系统感染、皮肤疮疖等。 |
口服。常用量1次4-6片,1日3-4次。小儿酌减。 |
||
六神丸 |
麝香、牛黄、珍珠、冰片、蟾酥等。 |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咽喉肿痛,单双乳蛾、烂喉丹痧,痈疽疮疖肿毒。 |
口服。成人1次8-10粒,小儿1岁1次1粒,4-8内岁1次5-6粒,9-15岁1次6-8粒,1日1-2次。 |
|
贝母二冬膏 |
天门冬、麦门冬、川贝母、冰糖。 |
润肺化痰。用于痰多的肺热咳嗽。 |
每次服1匙,每 日2次。温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
|
半夏止咳糖浆 |
法半夏、款冬花、陈皮、马兜铃、苦杏仁、麻黄、栝楼皮、紫菀。 |
止咳除痰。主治风寒咳嗽、痰多气逆、胸闷不爽。 |
每次服2调羹,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小儿酌减。 |
|
自制百日咳糖浆 |
大蒜浸汁60ml、金银花100ml、杏仁水30ml、吐根酊25ml、麻黄素0.5ml、苯甲酸纳1.0ml、蒸馏水30ml、糖浆加至1000ml。 |
抑菌目咳用于百日咳。 |
1岁以下,每次服5-10ml,1岁以上,每次服10-15ml,1日4次,4-5日为1疗程。 |
制法详见《中药制剂汇编》(曹春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年10日版)第92页。 |
肠炎干糖浆 |
宁津草浸膏、香蕉香精、淀粉、糖份、糖精。 |
清热止泻用于肠炎腹泻,红白痢疾。 |
每日早晚各服1次,每次2分之1包。儿童酌减,温开水送服。 |
孕妇忌服。 |
小儿惊风丸 |
丁香、栀子、麻黄、僵蚕、蜈蚣、钩藤、冰片、苍术、细辛、天麻、猪牙皂、全蝎、胆南星、麝香、朱砂、甘草。 |
初生小儿1次口服5粒,6个月-1岁服10粒,1-2岁服15粒,2岁以上服20粒,1日3次。 |
||
小儿回春片 |
前胡、葛根、柴胡、玄参、生地黄、大青叶等。 |
解肌透表,清热化痰。用于感冒发热,鼻流清涕,时疫瘟毒,隐疹不出,发热咳嗽,目赤流泪,烦躁口渴。 |
每次服2片,1-2岁每次服1片,冲服均可,每日服2次。 |
|
小儿金丹片 |
胆南星(制)橘红、羌活、前胡、天麻、防风、葛根、大青叶等。 |
祛风化痰,清热镇惊。用于伤风感冒,发烧头痛,鼻流清涕,咳嗽气促,咽肋肿痛,惊悸心烦,疹出迟缓。 |
每次服2片,周岁以内小儿酌减,每日服2次,温开水送服。 |
|
小儿七星茶 |
生薏米、谷牙、山楂、淡竹叶、钩藤、蟑蜕、甘草。 |
定惊消滞。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夜睡不宁。 |
开水冲服,每次2分之-1瓶。 |
|
预防冻疮膏 |
生姜干浸膏、辣椒辣素、黄凡士林。 |
活血散寒。治疗和预防冻疮。 |
用药前先将皮肤洗净,涂抹药膏少许后加以磨擦,直至热感为度,1日可以涂擦1-2次。 |
每次用药不可过多,以免刺激性太强,污染衣物。 |
止血消炎贴 |
中西药制成。 |
止血、消炎。用于体外小伤口的出血。 |
将本品敷出血处。 |
|
烫伤油膏 |
菜油、紫草、白芷、忍冬藤、生地、当归、黄连、冰片、黄柏、白腊、梓油、黄岑、混大黄、地榆炭。 |
凉血消炎,化淤止痛。用于任何原因所致的烫伤。 |
清创后(水疱必须排液,但疱皮不剪除),即可外搽。每日搽敷1-2次,直至治愈。 |
① 创面以暴露为主。 |
烫伤软膏 |
苯酚磺酸锌、苯酚、苯佐卡因、氧化锌、桉叶油 |
上痛防腐,专治水火烫伤。 |
将药膏敷于烫伤部位。 |
|
小儿安 |
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脒。 |
感冒发烧,肠火吐泻疮疖脓肿。 |
未满1岁服2分之1包,1-2岁服1包,3-5岁服1又2分之1包,6-8岁服2包,9-11岁服2又2分之1包。每日4次。 |
第1次用量加倍。 |
银热止痛片(APC) |
阿司匹林、非乃西汀、咖啡因。 |
银热镇痛药,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牙痛等。 |
小儿每次每kg体重5-10mg。 |
不过量、不长用。6个月以内婴儿勿随意投药,发烧时服用。 |
爱儿康六一宝塔糖 |
磷酸哌哔嗪 |
肠蛔虫病、蛲虫病。 |
每岁1粒,1次服。必要时两周后可重复治疗。 |
治疗蛲虫病应连服7日。 |
浓鱼肝油胶 |
每丸含维生素A10000单位,维生素D1000单位。 |
用于维生素A缺乏症、佝偻病的防治及婴儿手足搐搦症。 |
口服1次1丸。1日3-4丸。 |
|
钙素母 |
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磷酸氢钙。 |
用于预防和治疗缺钙症:如佝偻病、手足搐搦症。 |
1-5岁每次服1片,5-9岁每次服2片,10岁以上每次服3片。每日3次。 |
|
乳酶生(表飞鸣) |
乳酶生。 |
肠内异常发酵、肠炎、消化不良、便秘、鼓肠、腹泻及小儿绿便等 |
5岁以下,每次0.1-0.3g ,5岁以每次0.3-0.6,每日3次,饭后服。 |
不应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应分开间隔2-3小时。 |
扑尔敏 |
抗过敏药。用于过敏性疾病。 |
小儿每日每kg体重0.3-0.4mg,分3-4次服用。 |
算出每日用药量后,再分3-4次服用。 |
|
盐酸茶海拉明 |
抗过敏药。用于各种过敏性皮疹。 |
小儿每日每kg体重2-4岁mg,分3-4次服用。 |
算出每日用药量后,再分3-4次服用。 |
|
盐酸异丙嗪(非乃根) |
抗过敏药。用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及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防治晕动病。 |
小儿每次每kg 体重0.5-1mg。 |
与其他中枢抑制药同用,可增强其抑制作用。 |
|
痢特灵 |
抗菌药。用于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的肠道感染。 |
小儿每日每kg体重5-10mg,分3-4次服用。 |
算出每日用药量后,再分3-4次服用。 |
|
黄连素 |
抗菌药。常用于肠道感染与细菌性痢疾。 |
小儿每日每kg体重10-20mg,分3次服用。 |
算出每日用药量后,再分3-4次服用。 |
|
病毒灵 |
抗病毒药。主用于病毒性感冒,也可用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腮腺炎、扁桃体炎、疱疹、水痘等。 |
小儿每日每kg体重10-20mg,分3次服用。 |
算出每日用药量后,再分3次服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