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专家谈教材变化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03

  新的《高中语文(试验本)》相对于旧教材,面目焕然一新。外观上,由以前的32开本变为16开本;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和编排已与原来截然不同。

  以新教材《高中语文(试验本)》第一册为例,阅读部分的文章共24篇,有12篇是新收入的中外散文和古文。新收入的有1994年季羡林先生为《世界散文精华》一书所做的序,以及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游记散文《尼亚加拉大瀑布》等。而被更换的有《为了周总理的嘱托》等这样的六七十年代的名篇。《高中语文实验课本》中收录的最新的作品是1999年第1期《人民教育》上发表的桑新民教授的《实现人类学习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在结构上,教材将阅读与写作和口语交际分编,一改过去语文教科书阅读与写作混合编排方式,摈弃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三个阶段的分类。

  顾振彪研究员说,高中语文教材按记叙、说明和议论三种文章样式编排由来已久。虽然便于学生掌握,但其弊端比长处更为突出。因为初中教材已经编排了大量的记叙、说明和议论的文章,高中再来一个循环,低层次上的重复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且,已经选编进来的文学作品,很多不得不划进记叙、说明、议论的圈子,当一般文章来处理,把文学教育摈弃在外,致使文章教育和文学教育两败俱伤。

  新教材格外重视文学教育。文学作品在旧教材体系中,没有独立的地位,而在新教材《高中语文(试验本)》中占到总量的60%。其中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高三的文学作品量也占到三分之二。《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高二部分则全部为文学作品。

  古文在新教材中的比例也显著加大。同样以第一册为例,《高中语文(试验本)》阅读中的古文为12篇,占总量的一半。《高中语文实验课本》的一册则全部为古文。总体上,古文占总量的50%,中国现代文学占30%,外国文学占20%。

  写作和口语交际也被摆在与阅读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是旧教材中没有的。旧教材中写作和口语缺乏系统安排,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写作成了阅读的附庸。过去的写作训练往往使学生写出“八股文”,大多是些实际生活中用不到的东西。新教材的写作训练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21世纪的社会需要为依据。比如训练学生写报告、总结、传记、读后感、科技说明文和小论文等实用文,培养学生具备处理生活和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作文一般要求当堂完成,训练学生快速立意、构思和成稿的能力。《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单设《写作与说话》分册,集中训练学生的写作和语言能力。

  新教材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编写了与课内教材配套的语文读本。语文读本与以往的语文课外读物也有很大的不同。其内容上是教科书的延伸和深化,地位上是课内教材的姐妹篇。语文读本使高中语文教材的容量比以前增加了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