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早期教育中别给孩子过重的负担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06

  偶尔眨眼睛、抽鼻子是人的自然反应,但是,有些孩子会不由自主地、特别频繁地眨眼睛、耸鼻子、噘嘴巴、舔嘴唇、扭脖子、浑身抽动,还有的伴随着发出怪声等,家长和老师以为孩子是故意捣乱,就经常提醒,并严加制止,但是,孩子不但停不下来,反而更加严重了。实际上,这种症状是一种心理疾病,被称为抽动———秽语综合症,多发生在7—15岁的孩子身上,男孩多于女孩。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位(面部、肢体)突然发生多发性不自主的抽动,有的还爆发出不自主的怪声,或刻板重复的脏话等;常有模仿言语及动作,或有强迫观念。抽动症状大多先出现于面部、颈部、肩胛带肌群,如眨眼睛、抽鼻子、噘嘴巴、耸肩膀、摇头等,然后逐渐扩大到躯干及下肢肌肉。在临床检查中,神经系统并没有器质性病变,而是神经功能性发育不健全。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并不清楚,多与怀孕期母亲的身体状况、生产过程的问题以及家庭教育方式有关。怀孕的前三个月,是胎儿发育大脑神经系统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如果母亲出现先兆流产、情绪紧张、受到惊吓、极度悲伤、营养不良、为了保胎而活动较少等,都会影响到孩子大脑神经系统的健康发育。其次,生育时间过早或过晚、难产等问题造成的孩子窒息缺氧、大脑损伤等,也会影响大脑的神经系统发育。另外,在早期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和苛刻,给孩子增加过多的负担,过多地限制孩子的活动,使孩子生活在紧张、恐惧的环境中,得不到放松,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致病原因。

  人的大脑不可能总是处于紧张的工作状态,需要有休息、放松的时间,否则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障碍。怎样才能使大脑休息呢?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大脑只有在睡眠和运动中才能放松和休息,所以,心理医生采用专门的训练运动协调性和知觉动作的方法,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个部位的协调动作,消除不协调的动作—抽动,以此来促进儿童神经系统的发育,矫治孩子的抽动———秽语综合症。较之药物治疗,心理训练没有副作用,效果显著。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总在“做鬼脸”时,先要找心理医生检查一下:看看是自己教育方法的问题,还是孩子大脑神经功能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