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高校人才网上赶集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2-06

  看着同学们忙着四处联系工作,北京农业大学96级本科生罗侠似乎轻松多了,早在一个月前,她就把自己的简历输入互联网,成为某网上人才市场的一名会员。她说:“我正在准备考研,不像其他同学那样有充足的精力找工作。把简历输到网上,不用到处跑,考研、找工作两不误。”她还透露,现在已有几家单位与她联系了。

  和罗侠看法类似的高校学生不少。北大、清华、人大等12所高校的学生会最近联合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了解各校毕业生对网上求职的看法,发出约两万份问卷表,持赞同态度的问卷1700多份,占85%。毕业生们普遍认为,网上人才市场最引人的是查询方便、联系快捷而且信息量大。

  据了解,目前国内各类人才网站已达到数百个,注册的大多数是高校学生。以开办较早的“中华英才网”为例,现有个人注册用户约3万人,90%以上的人为大专以上学历,其中50%左右是本科生,10%为硕士以上学历。在一些专门针对归国留学人员开办的网站上,知识层次更高。

  一些人才网站的负责人认为,网上人才市场吸引毕业生的原因在于它的动态性,每天不断刷新,内容富于变化,信息量大,一些网站每天收到求职简历300多份,新增加职位100多个,这是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难以企及的。此外,参加人才见面会费时费力,不如网上查询来得快。

  与学生欣然接受的态度相比,老师、专家更多的是顾虑。北京大学毕业生指导中心李国忠老师认为,网上人才市场固然新颖快捷,但人才交流不是简单的商品交换,不能简单地在网上“标价”,需要经过双方的真实接触,才能增强可信度。如果轻易相信网上信息,会面临比传统人才交流会更大的风险。

  这种担心并非杞人忧天。学生因为轻信网络上发布的虚假信息,被骗取金钱的事情已经开始出现。某大学经济系一名女生按照一家公司要求寄去资料后,很快得到答复,说她的条件很合适,但需要进行职业培训,要求购买公司的培训课本等,然而寄去50元钱后,再也没有音讯。她想去告这家公司,但既没有见到公司的营业执照,又不知公司地址,上哪儿去告呢?

  除了金钱纠纷外,网上人才市场还涉及隐私权问题。由于网络的安全性还有待加强,个人或企业在网上输入的一些机密信息有可能被他人窃取及利用,导致名誉、经济等方面的损失。

  北京市人才市场办公室的杨主任认为,人才市场推向互联网是发展趋势,也是人才市场努力的方向。而现阶段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网上非法交易市场,由于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一旦出现问题,用户将投诉无门。有关部门正计划制定相应的法规,加强管理,尽量减少由此带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