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是没有人才,而是缺乏人才成长和发展的环境与条件。各位试想,在中国,在一个单位里,当一名有所作为的年青人将脱颖而出时,我想真正支持他的人恐怕没几个。他的上司会怕他夺了自己的位而表面称赞,背后谁知道会不会冷不丁地踩上几脚!而同事慢慢会排除他,视他为敌人!中国人大多数历来就有这样一种劣根:窝里斗。难道清华、北大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为什么美国、法国公司老早就盯着每一届毕业生不放,以致教育部颁令重申,不到毕业分配时间任何单位不得到高校抢领毕业生。人家外国佬都知道中国有人才,中国人也知道自己有人才,只是不知道如何学会尊重他们?如何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中国社会环境确实要很大的改进!我们不要说自己没有人才,而是中国环境留不住那些相当优秀的人才!
诚然,中国教育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但中国教育不是真空,它逃不脱社会经济的制约,公民整体素质水平也是制约中国教育发展的一大障阻碍。中国教育的改革,应当更多地关注到我们需要什么的人才?
K12五十人论坛讨论:
脑瓜子:有理有理
听君一席话,深觉有同感。从一个角度来讲,即使中国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没有培养出什么人才,我们也该想想:我们周围是不是有一些还算得上人才的人呢?这些人在发挥着人才的作用吗?他们的积极性是不是一天一天地被消磨干净了?他们是不是对所在单位和整个社会越来越不满?他们是不是一天一天地越来越碌碌无为?
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不培养人才的好。培养多少人才不是被浪费了?从这点意义上来说,我们还是让人才出国比较好,至少他们在那里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一旦国家需要,环境改善,再回来为民族振兴、为国家昌盛而工作,这样不是能力更强、作用更大吗?在这里天天消磨意志、吃喝玩乐,对国对民对自己哪点有益?
扩展而言(听起来有点卖国),敝认为当初一些高级人才和一些文物到了台湾也没有什么不好,敦煌的壁画流失到了国外也不见得不好。君不见在大陆多少人才死于非命损失了多少文物,就算是今天每天又在损失多少文物?!与其让他们承受被毁灭的厄运,不如让他们换个地方生存下来。
然而,诸此种种,又是为什么?每想至此不禁忧心仲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