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职称评定目前主要条件有工作时间、科研论文、外语水平、计算机等。教学工作量的多少、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好坏、职业道德的高低等都成了从属的东西,确实有失公允,所以我认为教师职称评定应以教学质量作为主要条件,而不是时间的长短、论文的多少等等。
试想,除高校部分教师以外,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有多少时间从事科学研究?更何况要写出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集中精力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强制写出科研论文才能晋升职称,有勉为其难、牵强附会的感觉,即使有也主要是教学方法和教学体会,若要硬划条条——全国的专业期刊、省级期刊应该有几篇,可能就会造成“增刊、论文专辑”到处飞。为了达到职称所需的论文数,个别教师甚至花钱买论文凑数,或拉关系走后门。
对此,我有几点建议:
1、职称评定要重视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考核,重视学生的评价,应组织考评组听课,全面了解教师的工作水平。
2、推行岗位职责制,克服在职称评定上的论资排辈现象,以岗定级定职称,采用公开选拔制度,竞争上岗。
3、对论文的要求移到职称评定后,中、高级职称评上,表明该教师基本上能胜任教学工作了,尤其是晋升高级职称的教师,已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工作经验,这时从事适当的科研是很自然的事,规定1至2年必须有几篇高质量的教学科研论文作为聘任的主要依据也是理所当然的,这也有利于促进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4、评聘分开,和待遇挂钩,努力做到年年有考核,并有一定的淘汰比例,克服职称的终身制。职称既不是荣誉,也不是享受的资本,如果岗位不需要就不聘,不讲人情照顾,做到能上能下,使职称评定走上正常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