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二十一世纪: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一)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06

盲目中的剥夺

当21世纪迈着急促的脚步临近人们时,教育被置于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为迎接周世纪的挑战,培养高素质人才”便不仅仅是国人的一句响亮的口号,而成了整个社会对教育 的一种厚望。

对于孩子的学业,家长们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对于孩子的前途,家长更是倍加关切,望子成龙。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别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成了一句“至理名言”,重重地压在众多独生子女家长的心头,并悄然融化在了他们的血液之中。于是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双休日”。

小李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平时除了在学校上乐器班以外,他的周六、周日基本上是这样度过的:“星期六上午8:30~11:00到校外数学班上课,下午l:30前要赶到训练场参加3个半小时的篮球训练,晚上6:00左右才能回到家,接着星期日早上7:30~11:3o又是篮球训练,或打比赛,下午1:30~3:30上作文训练班,4:00~6:00上书法班。

在我们身边很容易找到类似的例子,像小李这样双休日被家长安排得如此之满的并非个别现象。经常可以听到家长这样说:我孩子就是爱玩,与其说让他把时间都玩了,还不如给他报些班学,反正多学点总没坏处,谁知道将来能用上什么,有备无患嘛。

尽管大多数家长并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让孩子学得“十八般武艺”,却被一种共同的心理驱使着:别人的孩子都在学,自己的孩子不学就落后了!

家长们自认为这是对孩子好,是在让孩子为适应未来的社会作准备。但问一问21世纪究竟应该让孩子具备哪些能力,现在应该如何教育他们才是最为恰当的?就没有几个家长能回答清楚了。

在急剧变化的社会里,社会、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就这样地陷入了盲目状态,甚至蒙上了一层对未来恐惧的阴影。

值得深思的问题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在最近的一次谈话中说:教育部派我考察世纪之交的德国、法国教育改革的时候,我的德国老朋友、教育专家史密特跟我说了一句笑话,“你们的教科书比我们的教科书厚,你们的题目比我们的题目难,但是你们得买我们的货。”这三句话都是事实。德国第一个自费来华的中学生现在在我们学校读高一,他的汉语现在已经很不错了。我看了看他的数学情况,充其量也只相当于我们初二的水平,而他在德国上高二。这三个事实不能同时存在,这三个事实如果同时存在,我们就得否认其中的某一个或某两个事实。如果我们买德国人的货是事实,那么我们的书厚得有没有必要?我们的题目难得有没有价值?我们要德国人买我们的货,是我们的书要再厚一点,我们的题再难一点,还是我们要另辟蹊径?

事实上对于我们学校学科教学中的高难度已经有不少人提出质疑,甚至有人提出:中小学中学科知识的高难度,这种设置的依据是什么?这样搞是否科学?当21对世纪扑面而来时,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是怎样的教育?

应考虑时代对教育的影响

在探讨21世纪的教育之前,我们首先应该充分认识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特点。

人事部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副院年著名人才学家王通讯对我们时代的变化作了这样的概括。一个新世纪的到来,总有代表一个世纪的生产力水平的标志物。农业社会代表那个时代生产力水平的是铁犁,蒸汽动力是摧毁封建社会的代表物,它拉动整个社会从农业社会走进工业社会。现在我们到了21世纪,计算机及其网络代表新时代的开始,由此,我们进入了新时代——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新时代的最大变化是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更加迅速,一日千里,千变万化。我们在考虑新世纪的教育、人才问题时,都应考虑这个时代代表物对我们的影响。计算机及其网络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和知识经济取代工业经济,对人的素质的要求是不同的。因而有人提出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国应寻求一种“有生命力的教育”。工业经济取代农业经济时,与之配套的有生命力的教育是提供和造就标准化人才的教育;今天,当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今天的教育——我们创造的“精品标准化”教育却把我们自身的观念束缚了,因此我们要研究与计划经济需要的教育模式不同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教育模式。

人们已经意识到,由于时代的改变,在21世纪,注重人的发展会越来越成为教育的目的,它会作为衡量教育和衡量社会的一个根本标准,这一观点也成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北师大教育系康健教授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说:我们现在对人的认识还往往带有大量的工具主义意识,把人的工具主义的价值看得很重。我们今天的教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同时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整个世界越来越伯人的健康、人的人格完善、人的素质发展看成是社会进步的一种标志,所以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需要越来越有目的性,这将成为ZI世纪的核心问题。

“教育是双刃剑”

再回到我们今天教育的现实。如果听听各大集团公司的老总和政府各局负责人对当代大学生的看法,你会吃惊地发现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们现在不招大学生不好,缺乏接班人,招来了以后,3年之内基本上派不上用处。”最近我们也不时看到一些媒体关于博士、硕士下岗的报道。当冯恩洪听到这些老总、局长的话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说:“我个人认为,不是这些青年个人素质不好,而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内容、教育制度把聪明的人教笨了。教育是双刃剑,教育能够兴国,教育也能够误国。”如果我们意识到教育是双刃剑,那么我们就要引发深度的思考:怎样的教育能够兴国?正是由于对现实教育的思考,我们提 出了:21世纪,给孩子一个全新的教育。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