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具体措施为:在2000年到2002年,教育部投资1亿元在西南师大等8所师范院校进行课程设置改革试点,形成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学校教材)相结合的格局。小学开设语文、数学、艺术、生活、体育与健康等5门课程。初中的课程进行大的整合,即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整合为综合理科;政治、历史、人文地理等整合为综合文科;美术、音乐、舞蹈、戏曲等整合为艺术课,还要开设语文、数学、科学与技术、健康与体育等,共计为7门课左右。小学和初中都要使用地方教材和校本。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西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宋乃庆说:目前全国中小学使用的8 0年代的教材,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结构门类较多、内容陈旧过时,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机械记忆、模仿;国家对课程设置统得太死,没有实现“一纲”(教育大纲)“多本”(多种教材),无法适应我国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差异;教师备一次课,就可多年照本宣科,缺乏创造等,远远不适应现代教育改革。
     此次改革,本着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增加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