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角与直角

作者(来源):凌桦    发布时间:2005-12-09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通过对生活中的角的观察和探究,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     通过折纸活动初步认识直角,并能运用各种直角量具去测定和判断直角。

情感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体会“角与直角”的含义. 体会到几何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

    2.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让学生在探讨和实际操作中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与动手操作自己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2.通过折纸活动,折出直角;通过同伴间的相互协作,自制直角量具,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新知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角的概念,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运用各种直角量具去测定和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建立“角”的概念,并能运用各种直角量具去测定和判断直角。

学生学具准备:三角尺和一张手工纸。二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             观察发现、初步识角

1、认识角。

1)(电脑出示题1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用到钟,你们说一说钟面上有几根针呢?(时针和分针).看一看,现在几点?分针走动了,现在几点呢? (12点45分),钟面上出现的新图形就是“角”,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角”。(出示课题“角” )

    (2)你能不能用2根小棒搭出一个与上面类似的角吗?

3)观察一下: “角”是有什么组成的?相互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都有2条直的线和相交的地方. 师可接着说:2条直线相交的交点就叫“顶点”.这2条直的线又叫“直边”。)

    板:1个顶点   2条直边

4)找一找“角”:

数一数交通图标、小旗子、数学书中的角,

师指:这是一张交通图标,数一数这块三角形的标志牌上有几个“角”?为什么它是“角”  ?( 3个,都有1个顶点,2条直边) 

     这面小旗子呢?(3个)  数学书呢?(4个)

看一看“角”的标记有几种?(弧形的是常用的角的标记,“  ”是一种特殊的标记。我们等一会再学)

 (5) 电脑出示题2 

问:观察三个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出角的标志,再出角的名称有利于巩固)(它们都是角,角的大小可大、可小,但必须有“一个顶点,2条直边。”)

2.判断巩固

[电脑出示P63题5]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为什么?(电脑显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强调:有无

顶点,与顶点连接的是不是两条直边。(用手势表示)

3.找生活中的角

介绍一下生活中你看到过的“角”。老师也准备一些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角的用处

二。  操作演示、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1)拿出你们的三角尺,在2把尺上找出2个相同的角。

2)电脑演示题3  让学生对自己找到的直角与电脑作比较.这样的角就称作“直角”。(板:直角)

3)回到题2,让学生看清直角标记和普通角的标记有什么不同。

4)你能用彩纸折出这样的角吗?并画角的标记。(可能有些学生不会,可能把直角标记画成圆弧形的。) 

5)尝试后电脑演示: (演示时第二次折叠速度慢一些,让学生看清二次重叠的动作)

师:看了电脑中老师的演示,你觉得折的时候应注意什么?(对折再对折后,第一次与第二次的折痕必须重叠,这样才能折出直角)

6)再次尝试:要求学生展示完整的“角”(要有直角标记)

7)用尺量一量 看看你折的是否是“直角”

指导操作:一条直角边对着你折的一条边,另一条边看看是否与你折的另一条边重叠。)重叠说明你折的是“直角”,不重叠说明不是“直角”。量一量一个不是直角的纸,让学生体会一下重叠与不重叠。

8)量一量你的数学书的角,看看是不是直角。

 (9)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直角。用手势告诉老师直角大约是怎样的?

     (老师把它的一条直边靠紧桌面,另一条直边怎样呢?另一条直边与这条边垂直,这样的角就是“直角”。教师用手势帮助学生理解)

2、判断[电脑出示P63判断题5] 这里的图形哪些是直角?

    见上图  (6) (8)是

6)学生比较难看出来,教师转动尺让学生了解,它也是直角。

3、活动:找生活中的直角

(1)       我们周围有直角吗?带着你的工具找找我们周围的直角,并指一指它的顶点和边。(2人合作,让爸爸妈妈做考官,看看你会不会实际应用)

2)集体验证

.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   综合练习、拓展延伸

    

 

 


1、这幅图形,里面共有几个直角呢?

2、总结

 

 

从生活中出发,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体会出“角”的组成。

 

 

 

 

 

 

 

 

 

 

学生用自己学会的知识找出交并分辨出“角”,巩固了新知识。

 

 

 

让学生分辨出“角”的二种表示方法,为以后学习作铺垫。

 

强调“角”的特征,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学生积极性很高,基本上能讲出为什么这样选。

 

 

 

 

 

 

 

学生积极性高,说了还想说。

 

 

 

 

步骤很顺,学生从认识直角、到尝试折直角、看直角的折法、再次尝试、量、摸的过程,对直角有了生刻的印象。

 

 

 

 

 

 

 

 

 

 

 

 

 

 

 

 

 

 

 

 

 

 

 

 

 

 

 

 

学生家长都动了起来,课堂气氛进入高潮。

 

 

 

 

 

拓展延伸,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体会了应用的灵活性。

 

 

板书设计:

角与直角

角: 一个顶点   二条直边

 

课后反思:

1.          这节课是学校对家长的开放课,课前做了较充分的准备。第一次试教时发现二个问题,第一,学生对出现的钟面的变化不能一下子总结出角的特征,朱老师提议用二根小棒搭一搭,果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较深刻地体会到了“角”的“直边”含义。这样做非常直观。第二,直角操作上由于步骤不够清晰,拖掉较多时间,朱老师提议让学生找到一付三角尺中的二个一样大小的角,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直角,再让学生尝试折一折。第二次试教效果很好,较好地解决了时间不够问题。

2.          二年级属于二期课改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比较符合现代生活的要求,也比较重视体现生活中有数学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顺序的编排中有时不够顺。比如,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如果从长方体和正方体共同特征和不同特点上来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得比较透彻,也比较容易了解各自的特征。书中则把二个内容分开,中间插上了搭积木的过程,我感到教学上不够顺畅。这节课中同样遇到这种问题。我想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教师自己的教学特点作一改动,这样学生可能会学得更轻松一些。

3.          本节课,我力求体现二期课改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加深印象。学生学得比较轻松,也基本上学会了新知识。

4.          有于自己不会制作课件,只能用统一的二年级课件,对其中一些不够合理的地方无法修改。如找直角三角形的练习设计中的第(6)个图形,如果上面能用直角符号标出来,那么学生就很容易找到,而且对符号的表示方法也是一种复习。因此,我体会到学会制作教学媒体对自己个教学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