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四(1)班语文复习计划

作者(来源):宋腊梅    发布时间:2008-06-16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外阅读兴趣较浓,书面表达水平才逐步提高。能较好地掌握字、词、句的基本用法。能较工整地用钢笔书写,大部分同学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学过的课文,背诵古诗和名言,也能积累背诵部分课文段落。在老师的带领下能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初跟据问题提示,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还是有一部分学有困难的学生,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作业态度草率,基础薄弱,领悟能力较差,阅读、写作尤其困难。

在刚过去的校监控试卷分析中发现,本班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欠准确。比较了与平行班的略微差距,就是在作文的得分上,平均相差近2分。这里存在客观的因素,本班学生缺少学习尖子,特别是男生基本上没有成绩能达到优秀的。所以学习上活力不足。根据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个系统性的复习,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使好、中、差不同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二、复习目标

1.能用钢笔书写端正、规范的汉字。

2.重点巩固期中后所学课文内容,第四单元至第八单元。背熟古诗名言。

3.牢固掌握练习中出现的知识点(词语搭配、点标点、、改病句、排列顺序、,词语归类)。

4.以基础达标(写作)为突破口,提高作文能力,能在规定时间内选择合适的事例,有条理地记叙一件事,写出篇幅适宜的作文。

5.阅读以课文教学为抓手,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静下心来读文章,沉浸其中悟情意,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三、复习方法1、一边上新课,一边复习,新旧结合;

2、集中复习和自主复习相结合的方法。

四、复习内容:

第一阶段:

第一步:一边上新课,一边复习,新旧结合

每天自主复习一单元的字词,背诵积累相关内容。

第二步:集中复习这样能做到发现知识的漏洞及时弥补。

教材和试卷内容,对字、词语、句子方面所涉及到的项目进行归类概括。归纳了16项基础知识。让学生都抄在自己的复习本上,做到心中有数。例如:组词

①形近字组词。

②多音字组词。

③填字组词。

④一字组多词。

⑤换偏旁组词、添偏旁组词。

⑥照样子写词语。选择近义词填空。

⑦写出带有数字的词语。

⑧写出有相反意思的词语等。

句子

1)感知比喻句、拟人句

2)体会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如反问句。

3)标点,注意逗号、顿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引号的使用,考试中对于加标点的题目一定不要漏做。

第二阶段:理解与运用--练中有导  导中有练

(一)、背诵和默写

1、我要求背诵的部分必须人人过关。

2、我把背诵的段落交给学生,让他们选择易错字、重点词语进行按原文填空的练习。

3、默写不可忽视的,一定要落实在笔头上,我经常进行一些小型的突击性的默写。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在于平时的教学中形成,复习只能是一个加强、提升的过程。所以我复习的重点不是放在怎么读,而是放在怎么审题、解题方法上。做每一道题时,我都帮助学生审清楚题目要我们做什么?怎么做?对于回答问题的训练,我采取让学生根据阅读兴趣出题的方式来完成。

    例如:我有意识的选择写景状物、写人记事、参观游记、比较结合生活实际的一段话或文章,让大家阅读后出题。有的学生能出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有的学生能出用--~~~~线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有的学生能出给短文加题目或换一个题目、有的学生还能出仿写词语和联系上下文内容解释词语、还有的学生出的是结合课文内容续写结尾等等。真是一段话、一篇文章能帮助学生练习很多的题目,使得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思维也很活跃。阅读的兴趣也提高了。我认为这样的阅读形式是把阅读材料当作了读本,而不是教本。是把重点放在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了,而不是放在了教会学生回答一个问题。

(三)、阅读本册教材,进行归类练习

我要求学生熟读教材并分组进行归类:

1、内容要点归类:可以编成填空题进行练习。

2、人物特点归类:可以编成连线题进行练习。

3、写作方法归类:可以编成选择题进行练习。

第三阶段:习作部分--反复修改 多练习写片断

老师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读中学写,学习选择真实的材料,即兴写一些片断。再分类写或修改出几篇有质量的作文,写前作指导,写后作交流,反复修改,储存在大脑中。

第四阶段:综合复习--及时补漏  自助复习

根据学生的实际,我把前边的单项复习进行综合检测,可以是单元检测,可以是整体检测,主要是做一些综合练习卷子、做一些综合试卷。

五、复习措施:

1、教会学生复习方法,先全面复习每一课,再重点攻有关重点课文的重点段落。

2、采用多种方法,比如学生出题,抽查,学生互批等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优帮差,加强合作与督促。

4、辅差工作不放松。

5、课堂上教会学生抓住每篇课文的知识要点,重点突破,加强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6、加强检查的落实,发挥小组长和班干作用,力求重要地方人人过关。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5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