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论文应该要,但应区别对待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27

  1月22日,记者就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该不该要论文的讨论话题,采访了教育部中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主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翟天山教授。他说:“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有了反思的能力,才能真正体现出较高的水平。反思能力的大小体现教师职业素质水平的高低。没有反思,不善于总结,其素质是不可能得到很快提高的。”

  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杠杆面前,强调教师要有一定的研究成果,翟天山认为这不是为难教师,而是真正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教师职业水平的一个很好的措施。

  翟天山教授多年来长期与中小学教师打交道。他认为,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中,不能狭义地理解论文的含义,要看一个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能不能找到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有了研究课题,就会有研究活动,自然也就会产生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可能是以论文的形式出现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经验总结,一份扎实可行的教案,甚至只是在工作中提炼出的一两句哪怕还不够理论化但又很管用的发言等等,这些都可以算作广义的论文,都可以而且应该作为教师在职称评定时的成果。

  翟天山说,评价中小学教师水平高低的标准,除师德是第一条以外,接下来就是一堂好课、一篇好的总结文章或者一个好的研究课题,这些因素加起来才是一个名师成长的条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真正成长很快的教师大部分是一些能自觉反思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实验教师。他们在中小学教育整体改革的实验中,通过实践和总结,通过与理论工作者的交流而迅速成长起来。如魏书生、任小艾等名师,他们不仅能够做,而且能够写,能够到国际会议上作学术发言,还有专著出版。他们把自己的个人教学经验变成了公共财富,从而带动了全国教师素质的提高。

  翟天山认为,在评定中小学教师的职称时,也应该提出分层次的要求。比如一个中学高级教师职称,如果你没有研究专题,没有研究活动及其成果,那么为什么要给你评定高级教师职称呢?一个高级教师有指导青年教师的责任,他除了行动示范以外,还应该有将行动总结出来的能力,这就是高级教师之所以高的原因。对于中、初级职称教师的要求是,首先要过教学关,要能站稳讲台。只要他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可以不作论文上的要求。而对于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可以将论文作为多项条件里的一项来看待。

  从总体上讲,翟天山教授认为,在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的过程中,不好笼统地说要还是不要论文,而应该执行动态的标准,否则就会产生一些偏差,如花钱买论文或请人写论文等等。

  翟天山教授最后说:“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我认为,中小学教师还是应该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要培养自己反思教学工作的习惯和方式,而不能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教书匠。农村的教师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以全新的形象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