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K12论坛:国民母语素质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1-28

99年9月10日6:30,浙江电视台新闻节目主持人将“朝阳产业”的 zhāo读成cháo;东方电视台“飞越太平洋”节目主持人将“莘莘学子”的 shēn读成xīn;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将“和和睦睦”打成“合合睦睦”……

据抽样调查,某大学中文系一年级 38份年度总结中,有14份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有36份错别字较多;“己、已”、“再、在”、“向、象”、“即、既”等字不分的,几乎每份都有。某大学报考硕士学位学生的考卷,有百分之九十的考生把“即使”写成“既使”。(见北京市语文教学研究会《关于社会各方面所需要的语文能力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电台、电视台经常播放出一些“新潮歌星”半中半洋的歌曲,中文歌词中突然冒出几个英文单词;不少作家的作品也赶时髦似的点缀着洋文;电视中的名人访谈,说得好好的普通话,忽然冒出一个“supermarket”(超 市),好象说“超市”人家不明白似的。学生中考作文,母语还不很象样,偏偏要用英文来“增色”…… 以上现象反映了国人母语素质欠佳,缺乏起码的爱我母语、纯洁母语的意识。经过专业培训、万里挑一、以普通话播音为职业的国家、省市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尚且不能精通3500常用字的读写,普通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生活中,大学生写满篇错别字、为人师者南腔北调者俯拾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人与世界经济、文化的接触日益增多,良莠不齐的国外的东西碰撞、侵蚀、渗透进国内,如果我们将国外的东西不加选择、“兼收并蓄”,本民族优秀的东西也会被挤掉。中英文间杂就是这种背景下的不良产物。

国人母语素质不高的原因应该归结到学校教育的问题:母语教育的薄弱、教育重点的偏斜。学校语文科教育存在重内容分析轻语言技巧、重思维训练轻语言训练、重应试轻实用的问题。

重内容分析轻语言技巧表现在语文教学重视中心思想的归纳、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内容的评价、文学史文学家的认识、课文内容的掌握等。语文课文涉及数学、生物、建筑、天文、美术、音乐、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知识。不少老师通过演示、实验、图片、制作等生动地演绎课文内容: 讲“月亮围绕地球转”制作了两个转动的小球、讲《买油翁》让学生上黑板画圆体会“熟能生巧”的道理、讲《杨修之死》让学生讨论“杨修是怎样的人”“曹操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而把对内容的载体——语言的分析、学习放在了一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的深入,学生知识面必定会不断扩展。而承载知识的工具必须在中小学阶段逐步学会掌握运用,这样今后方能进一步凭此工具学习别人的知识、向别人传授自己的知识。语文教学重知识内容的分析轻语言工具的掌握实在是本末倒置。

重思维训练轻语言训练表现在教学中反复设问“为什么”“怎么办”。施教者把教学重点放在形象与抽象、分析与概括、发散与集中、求同与求异等思维训练上,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共通的思维训练反复强化,而体现语文学科个性的语言训练却被冷落在一旁。

重应试轻实用表现在教学围绕考试的指挥棒,搞猜题、押题训练,搞题海战术,通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经验”搞应试技巧的训练。而目前考试的指挥棒又与汉语的实际使用能力不尽一致,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其母语素质未必好;而母语素质好的未必能取得考试高分。考试与实用的脱节鼓励着语文教学与提高母语素质的分离。难怪,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层层筛选,再经过三年以上高等学校教育的不少大学生写起字来还是歪歪扭扭、别字盈目,说出话来南腔北调。

那么,能否解决国人母语素质低下的问题?答案要从加强学校母语教育中找。我们想:只要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学生能把一万多英文单字倒背如流,是一定能熟透3500常用汉字的读音、书写的!

要提高学生母语素质、矫正学校母语教育的薄弱,必须从语文学科的教学、考评重点上对症下药。简言之,必须做到“五重视”。

一、重视语音教学。普通话是我国通用标准语言,平上去入、抑扬顿挫,能细致表达丰富的感情,是国民言语交际的主要手段。我们应把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语言文字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普通话常用字2500个,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六年语文生字表”中;普通话次常用字1000个,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三年语文生字表”中。3500个汉字用9年时间认读,任务是不重的。 现实中不少学生还不会认、读不准,原因是师生不重视,缺乏让师生重视的考评机制。如果,以2500字为范围,让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分列小学一、二、三级,把学生通过普通话水平考试的情况作为考核学校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师生不重视的问题就能解决。同样,初中生以3500字为范围,参加“普通话水平考试”,授初中一、二、三级,把测试成绩也列为考评指标之一。这样,九年义务教育基本就能解决学生普通话过关问题。目前,成人“普通话水平考试”已取得了不少经验,在中小学开展限定词语范围的“普通话水平考试”完全可以与之衔接、以之为鉴。

二、重视文字教学。“普通话水平考试”完成了对3500字读音的考评,解决了一个“南腔北调”问题;要解决“别字连篇”问题,看来要仿“普通话水平考试”来一个“文字水平考试”或称“汉字水平考试”。初中、小学可分别以 3500 字和2500字为范围,以“据拼音写汉字”“改正错别字”“测笔画笔顺”“听写”等形式测试学生文字准确书写的程度,考评学校的母语教学质量。目前,不少语文教师不重视准确书写的教学与训练,错误地认为准确书写的教学意义不大,在各种考试中得分系数不高。只有强化文字专项检测,才能提高师生对文字学习的重视,从根本上解决“别字连篇”的问题。

三、重视书法教学。要解决书写“歪歪扭扭”的问题,得依赖于对书法教学的重视。汉字作为方块字,其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在日常宣传标语、墙报等方面大字书法实用价值很大。作为高雅的艺术,书法能陶冶情操、平和心境、延缓衰老;作为实用工具,书法有必要被国人普遍掌握。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必要延续、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硬笔书法,即使在电脑日益普及的今天,也几乎人人用得上。只要思想重视、方法恰当,学生的字是不难写好的。一些老师让学生用凹凸式字帖摹写,每天十分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由县级权威部门每年举行“楷书等级考试”,规定小学毕业须持什么证书方才合格、初中毕业须持什么证书才算合格毕业,高中、大学依此类推,那么学历越高书法就越好,大学生写字“歪歪扭扭”的现象即可消灭。

四、重视作文教学。作文体现了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智力水平。初中生,尤其是小学生思想有欠成熟,作文教学宜淡化主题、结构、剪裁的要求,注重有感而发,注意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毕业或升学考试,以主题、结构、素材给定的扩写形式(看图作文、梗概扩充、材料作文、虚拟情景等)展开,平时练习,加大日记体的比重,评分以语言为主,结合书写,提高学生准确用字用词能力,扩大学生字量词量,提高句子通顺度。作文教学与测试注重了语言因素,学生母语素质必能顺利提高。 五、重视考试指挥棒的正确运用。考试是检测人们知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教与学也起着导向作用。方向正确、区分度高的考试对培养人才有重要意义。目前,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测试重点偏斜在思维能力、思想内容的考查上,学生测试成绩的高低与其母语素质不成正比。我们只有正确运用考试指挥棒,明确语文教学的重点,全民母语素质才能得到有效提高。

强化学校母语教育是提高全民母语素质的根本出路。同时,社会价值需求、审美评判也应当与母语素质的提高相吻合。如可以规定社会用工、机关上岗必须持有汉语水平考试证书,技术人员、机关干部晋级母语素质必须达到一定等级. 当全社会掀起了以母语素质的提高为美、为荣、为必需的热潮,还会有人以亵渎母语为荣、为美吗?还会有人对亵渎母语的现象熟视无睹或效仿盲从吗?优美、形象的中华民族语言必定会更臻纯洁、完美!爱我母语、爱我国家的信念必定扎根于国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