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怎样引导孩子,这是一个“百言难尽”的问题。但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就我体会到的怎样引导问题孩子谈一谈。请网友们给以补充和修改。
一、重视自身的表率作用。
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自身就对孩子起到了最重要的引导作用。家长和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言谈举止、衣衫打扮都会在孩子心灵上留下印迹。孩子模仿力强,可塑性大,言行几乎是家长和老师的“翻板”。家长和教师言行不仅在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造就和影响新的一代。
俗话说的好:“身教胜于言教”,“行动是无声的命令”。家长和教师应该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严于率已。而有家长和教师言行不一,这样不但使其对孩子进行的正面教育化为乌有,而且使孩子心理上产生矛盾,从而产生说谎、投机取巧等新问题。
二、坚持正面引导,不要“过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对于孩子的引导,要使孩子从心理上认识到这些问题对自己、对大家产生的危害和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对孩子的问题要辩证地去分析,表扬和批评相结合。同时要增强孩子解决问题的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克服缺点,成为一名好孩子。
不要“过教育”,是指对孩子不过分溺爱、不过分严厉、不过分放纵。“过教育”会使孩子产生蛮不讲理、娇气、霸气、胆小、虚伪……等新问题。
三、引导孩子的注意力和兴趣转向有益的活动。
通过对一些对有益活动有明显兴趣的孩子调查看出,他们对吃、穿、以及与人相处之间发生的生活琐事,都不介意。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集中在有益的活动上。这不仅有益于孩子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且有益于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家长和教师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有益兴趣,开展有利于培养孩子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兴趣的活动,分散孩子在无益于孩子成长方面的注意力。
四、逼孩子“下水”。
小野鸭一个个被孵化出来,鸭妈妈第一件事情就是带孩子们到水中学游泳。对于胆小、小敢下水的小鸭子,鸭妈妈会狠心地把他赶下水。游水和取食是小野鸭必备的技能,不把他赶下水就等于把他推向死亡。只有让他们到水中才能培养这种技能。孩子的技能也必须亲自去做才能培养起来,特别是在他们“闹独立”的阶段,家长和教师既不能不管,也不能约束过多。要珍惜孩子的独立性,引导孩子独立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否则会“巧妈妈代出个拙孩子”,孩子会失去独立活动的积极性,养成事事依赖成人,懒于思考,懒于动手的不良习惯,同时又应教育孩子懂得初步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并且要求孩子逐渐学会约束自己。孩子还可以在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艰辛,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有利于他们自己解决自身的问题。
五、再给孩子一次机会。
孩子的问题不是一下子产生的,也不是一下子就解决了的。孩子就是在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中不断地走向成熟。要给孩子再留一次机会,相信他一定能成为一名好孩子。“爱和信任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将鼓起儿童智力、情感、个性顺利发展的风帆。”如果我们的家长和教师都认为他不行了,就有可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应,他就真的“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