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末,“街聘民选”招聘在北京市城八区十个街道试点推行,到2000年3月底,北京市各区县将全面铺开招聘居委会干部。一批年纪轻、学历高、有专业、懂微机、会外语的大学生,开始从事最基层的社区工作。
居委会里的大学生,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他们会将居委会的工作进行到底吗?请看记者关于他(她)们的记录。
朱永杰,29岁,北新桥罗东居委会副主任,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大专毕业。曾为商海弄潮儿的他偶然间走进了居委会,“做居委会工作需要悲天悯人的情怀”,小朱如是说。
吴勇,27岁,左家庄北里三居委会主任,一个爱笑的热情女孩,北京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大专毕业。
谢静,30岁,左家庄北里四居委会主任,北京电大财会专业大专毕业。
王翰鹏,21岁,左家庄南小街居委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大专毕业。
三个年轻人真诚告白:“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怪物,社区工作需要年轻化和知识化。”
龚平,20岁,幸福北里居委会主任。“第一次被媒体采访还挺新鲜的。现在邻居见了我常说,‘呀,你又上报纸了!’连新疆都有人给我写信,说特佩服我有勇气选择这样一个职业,我回信告诉他,其实这不需要勇气,我只是找了个工作而已,而这个工作适合我的发展。”
何耀光,20岁,建功南里居委会副主任。“我想对同龄朋友们说:如果你想要增加一些社会经验,请到居委会来锻炼。”
李楠,20岁,平原里第三居委会主任,“做居委会的工作就得蛤蟆肚子、兔子腿,还得有张婆婆嘴,不但要能受气、能跑,还得没完没了地唠叨个不停。”
张蕴潮,23岁,新建楼居委会副主任。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会计专业大专毕业。“为什么没人捐电脑给居委会,其实我们非常需要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