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参与希望工程这项意义重大和助人的工作,并作出一份小小的贡献,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也是一个挑战。”海因里希说。
有着近30年教龄的海因里希,原是德国慕尼黑一所知名学校的校长。
对于中国这个古老而神秘的国度,海因里希一直非常向往。4年前,当海因里希得知德国汉斯·赛德尔基金会需要派人前往中国,便主动提出了申请。
汉斯·赛德尔基金会是专为职业教育提供帮助的机构。1985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与这个基金会签订了合作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基金会每年派出长期和短期专家,与上海师资培训中心共同培训小学及特殊学校的校长和教师。
1996年,海因里希作为合作项目的第3任长期专家来到上海。从此,他和中国希望工程结下了不解之缘。
为了提高贫困地区的教师素质,希望工程在上海开设了培训班,对全国各地希望小学的校长和教师进行免费培训。上海师资培训中心的教师们常到培训班义务讲学,其中包括海因里希。
因为工作的关系,海因里希先后9次到云南丽江、大理等地的一些贫困地区,走访当地的希望小学。在那里,他亲眼目睹许多孩子家里很穷,仍十分努力地学习;有些地方的教师连教学用的尺子都没有,还用自制的工具给孩子们上课。
这一切,让这位来自发达国家的教师深受感动。他不仅亲自为少数民族教师讲授教育理论等课程,还自己出钱买了尺子、橡皮、铅笔等文具,赠送给当地的学生和教师。
日前,希望工程在上海成立了全国教师培训义务讲学团。这个团的首批80名成员中,有来自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的高级讲师,有来自中小学的优秀校长、特级教师,也有来自高等学府的专家、教授,海因里希成了其中的一员。
“中国的希望工程提高了入学机会均等的程度,为帮助那些低收入而负担不起子女上学的人作出了重要贡献。”海因里希说,“‘希望工程’之所以是一个确切的名称,因为它意味着中国今后提高全国尤其是贫困地区教育水平的希望。我愿意为此尽我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