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次教师交流会上,有中学、进修院校、师范院校、市属高校等教育单位的在职教师,市属院校高师专业尚未落实接收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前来洽谈,大学中学离退休和社会人员也能应聘。交流会特别声明:教师与学校达成协议的,按规定办理聘用手续;没达成协议的,将登记表存入北京市教育系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继续向用人单位推荐。
允许教师兼职、流动被认为是“教师打破学校户籍限制”的标志。因此,交流会引起了学校、老师的普遍关注。参加交流的有北京市108所学校(其中中学100所、中专5所、成人学校3所)和19个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计划招聘骨干教师765人。到当天上午11时,就吸引了1100多位教师前来应聘。
清华大学附中是参加交流会的8所市重点学校之一,开场不到一小时就吸引了十几个应聘者,除北京外,还有来自沈阳、衡阳等地的教师。
“过去我们采用登报、上网等方式招聘教师,这次交流会采用面对面的形式,学校、教师都有更大的选择余地。”清华附中校长赵庆刚说,人数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交流会开辟了教师流动的渠道。
在多数学校捧着一沓沓求职书感觉收成不错的时候,也有人对教师交流会提出了不同看法。北京一中校长王晋堂说:“这次交流会的成功率不会高,因为时机还不成熟。”
王晋堂认为,教师真正实现流动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教师成为“自由人”,是自由职业者;二是有经济基础。
事实上,很多前来应聘的教师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希望学校解决。一位到北京幼师学校应聘的女教师,希望将来儿子考大学能用北京户口;一位北京远郊的老师希望能有进修的机会;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解决两地分居问题。王晋堂说:“很多人有流动的需要,但现在只是把交流会当探测气球,感受一下人才交流信息,看看这种流动实际操作能做到什么地步。”
教师流动后的管理也是校方面临的新问题。据了解,现在教师的结构工资(指国拨工资之外,学校自行解决的部分)一般在每节课10至14元,而在夜校兼职,是一分钟一元。虽然夜校除此之外概不负责,但仍吸引了不少老师应聘。少数责任心不强的老师因兼职影响了本职工作,对这部分教师的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中学头疼的事。如果公开允许教师兼职,会不会引发更多问题?
清华附中校长赵庆刚认为,学校应允许教师流动,但流动或兼职最好是校际关系,学校定期交流沟通,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
还有人担心:教师流动会不会短期内使条件不好的学校师资流失加剧?
北京市教育系统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董宝智并不否认目前出现的问题。但他强调,教师流动的试点是逐步进行的,将在探索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