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夏科家老师告诉记者,像今年这样一下子出去十几个人的情况在往年是从来没有过的。这些学生并不是在上海找不到工作,有的甚至还是不少单位都抢着要的市优秀毕业生。像新闻系的王栋现在已经到《广州日报》报到了。当初作为市优秀毕业生,即使留在上海,他也会有不少好机会。决定去南方一来是看中那里成熟的市场,更主要的是那里的老总特别欣赏他,许诺他两年公派国外的机会。权衡再三,他还是决定到广州去,何况有了政策保证,想回来也是很容易的。
    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12个去北京就业的学生中就有11个上海籍毕业生。而这些学生都是冲着外交部、新华社、中国日报、外贸部、贸促会等高层次就业岗位去的。英语系的史明明、国际经济法系的唐晓燕都是经过四轮严格的考试和选拔才被外交部录用的。在家都是独生女,一个人只身到北京去工作,总归会有些因难的,但这些岗位实在不容错过。尽管上外毕业又是热门专业在上海不愁找不到高薪的职业,但层次决没有这么高,从个人发展的长远角度来看,去北京更有潜力。
    上海水产大学毕业的小周是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他也决定到深圳去工作。尽管对方单位无法解决户口问题,但小周并不担心这个。他看中的就是对方单位求贤若渴的态度。在上海招聘时对方承诺,如果被他们看中的学生也对公司有兴趣的话,欢迎到公司参观考察,公司可以提供来回机票和免费食宿。小周学的是水产养殖,在上海的就业市场需求不大。到那边一看,果然很有发展潜力,当即就决定了。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户口档案保管制为上海毕业生走向全国人才市场提供了政策上的保障和支持,但更重要的是上海毕业生的观念正不断更新。他们不再把眼光局限在本埠的用人单位,而是放眼更广阔的市场,谋求自身发展的最大空间。相对前两年为求高薪而南下的少数人,今年更多的学生则是冲着自我价值的实现度和职业发展的潜在因素而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