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中学生必读30种名著,该怎么看?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0-08-03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教学大纲规定

  中学生必读30种文学名著

  教育部在最近颁布的两个新教学大纲中,第一次明确指定中学生(包括初中和高中)课外文学阅读必读的30种文学名著,并具体规定初、高中学生的阅读总量。新大纲甫一出台,我国最大的专业文学出版机构人民文学出版社立即闻风而动,将其中26种书编辑成一套“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向全国发行。前天,人民文学出版社专程来到广州,推广“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

  初中部分(10种)

  西游记 水浒 朝花夕拾 骆驼祥子 繁星·春水 鲁滨孙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 童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名人传

  高中部分(20种)

  论语通译 三国演义 红楼梦 呐喊 女神 子夜 家 雷雨 围城 哈姆莱特 堂吉诃德 歌德谈话录 巴黎圣母院 欧也妮·葛朗台 复活 普希金诗选 泰戈尔诗选 老人与海 谈美书简 匹克威克外传



  专家:卡通漫画唱主角,学生心理不健全

  人民文学出版社教材中心李明生博士指出,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存在课外书籍阅读量少,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指导,随意性很大等问题。根据北京日前进行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现在中小学生普遍喜欢阅读国外卡通漫画、言情、打斗等方面的书籍。李博士强调说,学生课余时间适当阅读这类图书未尝不可,但是这类图书不能成为“主打”图书。

  好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李明生博士认为,合理的文学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社会、体味人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做人的总体品位。但以往的应试教育只注意学生课业的发展,忽略了学生的精神生活。翻开报纸、打开电视,经常看到有关中学生因心理不健全引发的种种事件,这不能不说是目前教育方式存在着某种缺欠,但文学阅读某种程度的丧失,也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

  教师:赞同大纲新规定,操作起来有困难

  谈起最近制定的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学生一定要阅读的书目,大部分老师持赞同意见。他们反映,现在许多中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足,尤其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大。

  培正中学语文高级教师陈建秀告诉记者,近几年来,中学生面对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尤其是高中生,为了应付作业和考试,没有多少课余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或者文学性比较强的作品;另一方面,很多中学生只对漫画充满兴趣,不喜欢看文字性的作品,言情、武侠等书籍也对中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

  对此,老师几乎众口一辞,认为这种阅读习惯会对学生的学习乃至综合素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读、少读优秀的文学作品,首先会对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产生影响。”陈老师说:“从近年高考阅读题的解答中就可以看出,一方面学生的语感能力比较弱,无法正确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文字表达也不流畅;另外,名著的阅读量不足,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执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黎力也反映,许多学生读不懂文学名著也不愿去读,“我有一个学生,在看电视剧《还珠格格》时津津有味,但是一转台看《欧也妮·葛朗台》就说太闷,看不懂。这个问题很严重,没有文学鉴赏能力,不看名著,语文水平无法真正提高,还会对其它人文类学科的学习造成影响。”

  不过,也有部分老师担心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操作及考查的问题。老师们建议,在今后的高考中,除了增加这方面的内容外,也可以出些必读书目中的基本常识,以督促、引导学生阅读名著。

  学生:不愿兴趣变任务,硬性规定也枉然

  对指定阅读一事,许多接受采访的中学生都表示,对名著不感兴趣或者兴趣不大;而部分称喜欢看名著的学生,也表示不喜欢有关部门对看什么书籍都作出硬性规定。

  据了解,无法理解名著所表达的内容,觉得乏味是中学生们不喜欢看名著的主要原因。在广州市17中读高二的小冰表示平时喜欢看漫画,至于鲁迅一类的作品是一定不会看的,因为“篇幅太长,太难理解,年代又远,不够‘ Up Date’(时尚)。”而另一名学生小文也表示,她虽然偶尔也会看一看名著,但只是随便翻翻,关注的只是情节发展,至于要表达什么内容或者是好在哪里,她从来不想。

  无论是否喜欢看名著,几乎所有接受采访的学生都不赞成教育部列出名著的必读科目。平时经常看名著的广州6中的学生小莹说,虽然她也认识到,在语文学习中,单靠课本的阅读量是不够的,但是如果对读什么书都硬性要求,就会感到很大压力,“将兴趣变成任务,那还有什么意思?相反还可能产生抵触情绪。”他们都表示,希望能依个人兴趣来选择读物。

  如果一定要考查是否完成指定阅读名著,学生们普遍反对用测验考试的方式进行,而宁愿选择写读书心得或者搞知识竞赛,“如果测验,岂不又变成了死记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