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今年的高考招生与往年相比,北京大学可以说是铩羽而归,而另一所著名学府清华,则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众所周知,北大、清华分别是我国文理两科的双子星座。对此,笔者以为除了学校招生工作组织方面的原因外,存在着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这实际上是我们整个社会人文精神严重缺乏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都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教育也就理所当然地应为经济发展服务。于是不少人片面地认为,教育应以技术性、工具性教育为主,以便能符合市场的需求。而重视价值和人文精神的文史哲等学科,事实上是很难直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的。这种认识上的短见与偏差的后果,就是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具有功利性和工具性,乃至简单地沦为人们一种谋生的手段。而人文教育在大学里受到日益冷落,又必然严重影响其学科建设和生源质量,以至于近年来不少名牌高校的历史系、哲学系等专业的招生工作都很不理想。
事实上,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两者是存在极大差别的,我们根本不能用相同的标准来衡量。我们不能要求一个文学巨擘和思想大家一天有多少产值,但从长远来讲,他们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方向。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所出现的许多问题乃至整个社会的道德滑坡,都是由于削弱、轻视人文精神的结果,这已经使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不尽早加以解决只会导致更严重的结果。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现在缺少的不是资金,也不是技术,缺少的只是社会的人。如一位著名学者所指出的:市场游戏缺乏规则的状态和当代经济伦理的恶性畸变昭示我们,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这种人文精神对经济的发展具有规范作用。
而对人文学科的重视,是人文精神回归的前提。
面对人文科学如此的困境,该是我们国家、我们每个人想些什么、做些什么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