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这是个不会理财便无法生存的时代。西方人注意从小引导学生的金钱观和消费观。美国加州某小学给毕业班的最后一道数学题便是:在模拟现实的条件下合理花掉一百万。我们的中学生是如何看待钱的呢?
■课余打工:
学会挣钱才会花钱
如果你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位中学生:“你打过工吗?”84%的几率是你将得到肯定的答案。学生打工的原因各式各样,工作也五花八门。对于父母双双下岗的女孩刘斯墨来说,课余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贴补家用:“母亲一个月的工资根本不够用。我现在有身份证,可以发传单,可以做清洁工,可以当服务生,我的英语不错,有时还给别人翻译翻译文章。通过中介机构介绍,我有时寒暑假连打一个月的工,这样工资可以多点。”
■校园“大款”:
理财各有方法
利民和小舸今年都是17岁,分别在某重点中学和某职业高中就读,家里经济状况均不错。
利民认为父母给自己钱,是为了让自己应付突发事件;小舸则觉得这是父母出于对她的爱,是想让她过得更好,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小舸说自己在校园“大款”中算是比较理智的,因为她知道父母工作的辛苦,大把大把的零花钱并不会促使她不假思索地随意消费。除了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服饰等用品,剩下的钱直接存入银行,她说:“我并不是一个经常花钱的人。”
■呼机手机:
要派更要经济
寻呼机流行于学生中之后,下一个趋势便是移动电话了。现在你看见有一些学生手持手机忙着他们的事情或许已经习以为常了。90%的受访学生认为学生应该拥有手机或呼机,并认为这是他们与别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当代学生的独立和节约意识也体现在通讯设备的消费上:他们大多希望用自己的钱购买,近一半的人会去二手店挑眩
当然,也不能否认有些学生买手机就是爱慕虚荣。他们不经常开机,看到有人呼他们,便找个公用电话去回,对对方说自己的手机没电了,当然这无非就是为了省手机的服务费。
中学生也离不开钱,你怎样看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