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某些地方进行了大学生语文成绩普查,结果令人咋舌。其实这种情况并不意外。笔者最近5年有4年是教高三毕业班的语文,以96届为例,笔者所教两个班升到大学去的20多名学生中,真正文字功底好、语文素质高、文笔流畅的学生只有5名,10多名学生虽考到90分左右,文字功夫并不很好,而且至少有两名学生的语文素质是很差的,平时作文中除了思维是高中程度的,文字功夫却连初中生都比不上。这些学生一般是靠数理化拿分的。很多语文素质好的学生都因总分不到分数线而漏掉了。而另有许多语文差的同学因总分高而升入了大学。最近笔者对本校全体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用问卷形式作了一次调查,试图从语文课外阅读方面找一找学生语文素质差的原因。这次共发调查表542份,收回522份。调查表分语文课外阅读情况、对语文的认识及外部生活环境三个部分,编为选择题和简答形式,作不记名问卷。调查所展示的问题,令人忧虑。
(一)中学生课外阅状况堪忧
这次调查显示,小学里没有读过课外书的学生占24.5%,多数学生只偶尔看一点,占61.2%,经常看的只占14.3%;初中不看课外书的还有8.4%,偶尔看的仍占51%,经常看的40.6%,不到半数;到高中,高一年级不看课外书的4%,多数仍只偶尔看一点,占63.26%,经常看的32.74%;高二年级三者分别为3.4%、59.79%、36.81%,到高三,由于学习任务繁重,不看课外书的上升到6.6%,偶尔看一点的56.6%,经常看下降到26.7%。由上调查可见,学生读课外书的自觉意识也不浓厚,这多少与家庭文化熏陶有关。
多数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读书。他们列出的最喜欢的读物中,前三位的是武侠科幻小说,笑话幽默,《读者》,《中学生天地》,基本上属于消闲轻松一类。四大名著被列为最喜爱读物的《西游记》、《三国演义》9.3%,《水浒》8.3%,《红楼梦》只有7.5%,估计这个数字还可上浮一点,但不会超过13.5%,因为提到喜欢看名著的只有这个数。中学生阅读涉猎颇广,其他被列入喜爱读物的还有中外名著,例如《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红与黑》、《儒林外史》、《红岩》、《高山下的花环》、《平凡的世界》等,科技类、军事类比例都不高,有的只有个别提到。值得注意的是高三还有6.7%的学生喜欢《故事会》、童话、卡通漫画一类读物,这反映了中学生心理的不成熟,尤其是阅读心理的不成熟。
(二)家庭普遍缺少浓厚的文化气氛
我国的经济形势正在逐步好转,家庭的物质生活也在趋向宽裕,但学生的外部生活环境仍缺乏浓厚的文化气息,多数家庭最有文化气息的活动仅限于看电视,新一代学生受到熏陶最多的也只是电视。调查中回答经常看影视片的学生占了56.7%。而买书订杂志的意识仍十分淡薄。调查表明,末订任何报刊杂志的学生高一年级占57.7%,高二年级占61.85%,高三年级占36.65%。只订一份的高一年级占22.44%,高二年占21.66%,高三年级占36.25%。“家庭图书拥有量”一栏,回答“基本没有”的高一占48.9%,高二35.2%,高三36.5%,拥有10--25册的全校合计33.3%。由此可见,将近半数的学生是在家无任何一本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的环境中长大起来的,他们从小学到高中阅读的唯一的读物就是一本语文书。试想,仅守着一台电视机,捧着一本语文书长大的孩子,语文素质又怎么会十分的优秀?更何况还有4.2%的学生连电视也不爱看。
家庭文化意识淡薄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父母文化层次较低。以本届高三年级三个班119名学生统计为例,父母是文盲的占了10.45%,初小的占33.85%,高小的占30%,初中程度的只占15.02%,而高中仅有3.3%。父母从事的职业中,父母务农的占45%,职工13.3%,半农半商的11.67%,个体经营的占12.52%,其余有少量的干部、教师。这一代父母是在文革的文化废墟中长大的,文化素质本来就差,在营造家庭文化氛围方面几乎无能为力。多数父母虽然十分重视儿女的读书,但仅限于关心学习成绩,看重分数,因此有8.3%的父母反对儿女看课外书,认为这些“闲书”会影响学习;有41.9%的父母采取不管态度,他们一是忙于农活、经营,无暇管,一是觉得只要成绩好,看不看随便,有50%的父母也想控制指导,但有14.3%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指导控制无效。语文素质是要从小培养熏陶的,在这样缺乏文化氛围中读到高三的学生,要在高三一年中作突出提高是难以想象的,即使在高中三年中要大踏步提高也是要付出相当艰辛的劳动。
(三)急功近利为考试,哪有“闲心”去阅读
在文理科等各5门功课中,语文是最难获得高分、见效最慢的一课。小学初中没有读过多少课外书,升入高中以后又十分功利地开始评估分数。数理化见效快,能考出高分(农村中学学生语文素质差,数理化能力却并不差,有的还能与重点中学比一比),外语可以通过恶补跟上,历史、政治也不看得见摸得着。只有语文,茫茫然一片,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见效又不明显。所以大多数同学宁可多做数理化,也不愿在语文上多花时间。急功近利的心理使许多学生顾不上语文,直到高三才意识到语文太差,想回头再补,已经来不及了。从这次调查数据中可明显看出。表示出不太重视语文的高一占28%,高二占12%,高三占26.5%,而表示“想重视,但不知该怎么学”的高一为68%,高二为58%,高三为45%,二项相加占了绝大多数,重视语文的高一只有4%,高二30%,高三28.3%。处于这样的心态,平时语文学习也就不肯多花功夫了。在“入高中以来你如何学习语文”一项中,回答“不大看语文书,只听课”的高一14%,高二8%,高三16.65%;回答“看语文书,听课,偶尔看课外书和报刊杂志”的高一36%,高二42%,高三45%;而回答“兴趣广泛,博览群书”高一、高二分别为4%、10%,高三年级只有文科班几位同学,占9.3%,在“你目前除上语文课外,每天花在语文上时间是多少”一项中,回答“基本不花”的高一占52%,高二占50%,高三占17%,回答“半小时左右”的高一占48%,高二占50%,高三69.3%,回答“花1小时以上”的高一仅1.5%,高二4%,高三15%。
课外阅读少,花时少,语文素质就可想而知了。这次调查中专门请学生对自己的语文素质进行评估,结果认为自己语文素质“优秀”的只有高一高二年级各有2%,高三年级为零;认为“良好”的高一10%,高二14%,高三23.3%;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只处“一般”水平,高一高二高三比例分别为66%、70%、68.3%,而分别有22%、14%、18.3%的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认为自己语文素质较差或差。这个评估基本还是正确的,与每年高考成绩基本符合。
(作者单位:浙江余姚三中 胡可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