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自行开发课程
据负责这项课题研究的顾颉老师介绍,成都即将出台的中小学新课程就是能够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具有完整体系的课程。从权限上来分,新课程有三个板块:国家课程(即学科课程,目前各学校开设的语、数、外等,小学9门,中学13门)、地方课程(启用乡土教材,如《成都历史》、《成都地理》等)和校本课程(以学校为主自行开发的课程如信息、科技制作、美学等)。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都是新增加的内容,更加体现实践性和丰富性。同时,为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新课程的分类有可能分为必修、选修和活动三板块,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开发课程的新格局。
学生更轻松
“增加了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学生的负担不是更重了吗?”面对提问,顾老师笑了:“新课程非但不与减负相抵触,反而更有利于推进减负!”据介绍,新课程与旧课程相比,总课时不变,但新课程对学生的压力更小,比如将某些紧密相关的国家课程合并(现在小学的社会课就是由历史和地理合并而来的),估计国家的新课程大纲颁布后,中小学的国家课程还会减少。从另一个角度讲,新增加的课程,还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心理放松,例如活动课,根本不用考试,学生只要拿出一件小作品就算通过。其实新课程的初衷也就在减负上。
教师要求更高
新课程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关注,有家长提出反对意见:“增了些杂七杂八的,减了中考、高考要考的,行吗?”对此,顾颉老师肯定地回答,减的前提是保证教学质量,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科课程(国家课程)的教学是不会削弱的。
同时,顾老师说,增加的新课程对考试还有一定的帮助,譬如某学生喜欢参加社会实践,积累了不少素材,高考作文思路大开,自然就能拿高分。再说,考试内容也越来越趋向于生活化、社会化,不联系实际,单纯书本知识在试卷上将越来越少。”当然,这对教师也提出了考验。顾老师最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