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开学日,二百万名学生怀着喜悦的心情回校,曾经在古巴和美国引起轰动的男孩伊利安也是学生之一。跟其他就读二年级的学生一样,伊利安会学习怎样写英文草书字,这个教学进度比美国的快了一步,因为美国的二年级学生仍然停留在学写英文正楷字母的阶段。
    哈瓦那一间学校的校长拉米雷斯表示:“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必须在一年内教会学生阅读和写字。”通过交流计划到古巴读书的美国加州七年级学生埃斯皮诺萨,称古巴的老师更积极推动学生读书。
    古巴的学校确实成功孕育出不少医生、教师和其他专业人才,故该国的教育水平也是拉丁美洲国家中最高的。按人口比例计算,古巴的医生数目比美国还要多。不过,在教育制度背后却是充满矛盾。
    学校要培训人才,但苦于无资金安装电脑,即使有钱装上电脑,也不能上网。尽管学校负责传播尊重劳动价值的知识,甚至让高中学生到农村实习,但社会上最赚钱的行业是旅游业和商业。
    有批评者指出,古巴的教育制度以严格见称,学生在小小年纪就被灌输很多知识,全是为了让他们早日投身社会作好准备———投身别的社会找工作。
    如果伊利安想赚大钱,他就不应该升读大学,相反地该像他的父亲一样,到海边一间餐厅当收银员,原因是医生、教师和科学家来自政府的待遇,远远不及哈瓦那一名餐厅服务生来自旅游业所赚。
    不过,由于政府支出不少钱来培育专业人士,他们受训后4年内不能移居海外。为此当地流行一个笑话:一名医生的太太指其夫患有夸大妄想症———不断说自己是一名酒店服务生。
    30岁的物理学家科恩说:“即使小学程度也能在这里生存,在这里生活的最佳方法是不要读太多书。”在古巴当教师,一般来说每个月只赚8美元。靠这份微薄的薪金,教师们如何糊口?可有人安之若泰?
    “这份薪水实在太微薄了。”24岁的幼儿园女教师维加并非不爱自己的工作,但待遇实在太差了,因此她忍不住要埋怨。为了赚一顿饭或数美元,傍晚时分她会在首都哈瓦那流连,希望认识外国游客。
    8美元就是大约180古巴比索,少得可怜但却可以糊口,因为古巴是个事事有政府补助的国家,人们在租金、水电、交通及大多数主食品等方面,只须象征式地支付少许费用,而医疗保健更是免费的。
    但今日的古巴比以前开放,市面上也多了消费品,要用美元买很多的,教师与古巴其他专业人士都只有看的份儿。维加说:“愈来愈少人想当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