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南京小学面临生源不足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5-12

  去年一年,南京市有九十三所小学告别了琅琅的读书声。由於生源严重不足,自一九八九年至去年,全市共有六百九十四所小学相继关闭。这一变化,是计划生育导致的出生率下降带来的。它使目前的小学教育处於转折关头。

  在这九十三所学校中,有六十六所在乡村。 

  九十年代初,南京江宁县铁心桥镇,有六所完全小学,而现在,王德根是全镇唯一的小学校长,它所在的学校名为「铁心桥中心小学」。这所中心校原先承担着对下属五所小学的管理、辅导、监督职责,现在那五所难以为继的学校陆续被合并。每天清晨,中心小学的两辆大客车沿着乡间公路,分别停靠近十个上车点,将全校近千名学生在七点二十分之前全部送达,开始晨读。

  南京市教委的汪遐义副主任说,去年南京市小学的入学新生人数是七万人,今年预计只有六点五万人,而最高峰时新生入学人数接近十万人。以目前南京市年千分之九的出生率,可计算出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入学人口将会减半。

  如此大的下降幅度,既给一些学校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使另一些学校应变不及。

  铁心桥中心小学的王德根校长说,两辆校车是学校花了十几万元买的二手车,因为并校后学校的辖区扩大了几倍,学生太分散,所以只能用汽车接送。好在这个乡的地域比较狭长,公路穿乡而过,因此只是钱的问题。

  这剩下的一所小学,自然成了全乡的「宝贝疙瘩」,九七年以来,政府支持学校扩地二十亩,新建了一座使用面积一千八百平米的教学楼,一座三百平米的食堂,现在全校共有二十二个班级,拥有十四座专用教室,包括电脑室、语言室、闭路电视系统,音乐教室配备了一台在乡村小学难得一见的钢琴。学校减少了,教师也过剩了,通过竞争上岗,目前落聘教师或进入食堂等学校后勤部门,或提前退休。扩建学校的资金一分别来自政府、校办企业和关闭学校的地皮租金。

  经过一番改造,这所学校成为南京乡村小学中的佼佼者。而南京周边近千所乡村小学境况就不那麽乐观,虽然同样面临生源短缺的严重问题,有的学校只剩三、四十名学生,但是由於没有便利的道路条件,一旦并校,便有难以克服的矛盾,有的地方显然买不起汽车,而有车没有公路或农户太分散也不行,何况每月五元钱的月票对於农村的贫困家庭或许也是一笔难以消化的开支。

  在城市,随着新的居民小区的相继建成,学校格局也面临调整。老城区的小学校和一些工厂的子弟小学生源矛盾尤为突出,加剧了办学经费的不足,从而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例如位於南京下关区的一所厂办小学,由於工厂效益不好,教师工资也有时有拖欠,目前已有三十九个教师离岗休养,学校只能勉强维持。在南京六城区中,目前所知只有两个城区生源有增长之势,分别是市政府所在的玄武区和省政府所在的鼓楼区,这两个区是知识分子和机关干部云集的地区,很多房地产建房於此。鼓楼区教育局的一位官员说:「我们这里每年人口增加一万多,其中学生上千人,学校非但不多,还不够。计划中还要再建十所中小学。」 

  目前,在普遍生源不足的城市小学,「小班教学」成为一个新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