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小学学制模式料多样化 中小学结盟期减少考试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0-19

教育评议会副主席曹启乐认为,未来三、五年间中、小学学制可能出现多种模式并存的局面。即联系中学全数收取相关小学学生;若干比率学生透过随机抽签或由学校自行选取;以及按照各间小学的多年成绩分配中学学额,同时辅以抽样式调整考试。

中学收取挂钩小学学生

  曹启乐前天在香港教育研究学会主办的教育论坛上指出,教统会建议的中、小学升学「大直路」方案,目的在於消除不必要的学能测验,以及过早划分学生成绩等级的弊病。

  身兼教统会成员的曹启乐又谈及「大直路」建议所引伸的方案。其中之一是「一条龙」,旨在鼓励中、小学结盟,有关中学必须收取挂钩小学的全部学生,而「一条龙」并不是一间中学对一间小学,而是可以一对二或三,因为全港中、小学数目未必相等。

  另一方案则建议依据各小学几年来的学生成绩分配中学学额,但为免误差,故须进行抽样式考试以调整成绩。

应同时能提升学校水平

  第三方案则是把若干比例学生以随机抽签式分配,或者由学校自行分配。

  曹启乐个人认为,可以考虑让上述三种方案并存,待三五年后才检讨。而「大直路」建议最终是要减少考试。

  另一教统会成员张文光补充,「大直路」并不等於取消考试,相反该会正构思在小三、小五和中三举行跨校式学生能力评估,及早协助学生消除学习障碍。又「大直路」不等於「一条龙」,也不是要打击名校,而是鼓励各校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校,而「大直路」将尊重家长及学校意愿。

  出席论坛的东华三院李赐豪小学校长冯育意则称,「大直路」建议除用於取消恶性筛选学生外,应同时能提升学校整体水平及发挥学生多元才能。

青少年须养成阅读习惯

  她续称,有关建议应尊重学校及家长选择权,同时照顾弱势学校。又要求教统会建议的能力评估内容须清晰,并须向落实教育改革的教师提供职前、在职和教学工作培训。

  另外,曹启乐又指出教统会推行的教育改革建议不足之处,一是未涉及人在零至六岁这段智力发育成熟时期的教育问题。二是过度推崇资讯科技教育,却忽略培养零至八岁儿童阅读习惯,他认为面对电视等流行文化冲击,青少年应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才懂得怎样求学问。

  而学教团主席阮华刚和小学校长冯育意都呼吁,教统会应该让前线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动力。

  出席论坛的教统会成员程介明则回应,近期屡次在教育改革研讨会上听到教师吐苦水,提出负面意见时必定赢得满堂掌声,由此反映普遍教师仍然充满教学良知,希望改变教育现状,教统会将努力促进教师成为改革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