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北京青少年了不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10-18

  上周,第十七届北京市中小学生爱科学月活动及北京市青少年发明展在民族宫举办。

  展览会上展示了北京青少年近年来的近千件科技作品。其中有中小学生们的发明创造,有科技制作,还有结合教学制作的教具,采集制作的动植物标本。整个展览分精品区及各区县展区,其中有相当部分作品是北京市金鹏科技团在国际国内获过大奖的作品。

  热爱动脑的学生们会觉得世界都有问题,都需要改进。密云水库中学的穆迅同学家住渔区,经常看到渔民们在冬季冰下设网捕鱼十分困难,他发明了一种冰下水上自动轮式牵线拉网捕鱼机,这个发明可以使渔民节省几十分钟的设网捕鱼时间。宣武区10岁的六年级小学生刘壮壮发明了一种可以监测呼吸的机器,监测人的呼吸可以及时发现人体存在的病症。18岁的林鹏在北京市青少年科技馆教师的帮助下,研制出的微型智能机器人可以进行道路识别,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用于无人驾驶清扫车、盲人拐杖、有毒场所的救护等。

  西城13中分校的邓申山山三年级就开始和其父亲一起钻研,他们研制出一种特殊的治疗仪,利用特制的仪器输出特定的物理及生理场作用于人体的头部,通过调节和平衡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进而调动人体自身潜能,改善人体免疫功能达到综合抗病的能力。

  目前这个产品已经面世,且销售势头良好。14岁的少年成了其父亲公司中的副总工程师,他的父亲邓和平自豪地告诉记者,别小看这个总工,在产品研制期间,父亲负责硬件的开发,儿子负责软件的研制。从三年级就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的邓申很有科学精神,有时父亲不在,他就负责地去做试验,人脑哪个部位负责什么功能都一一测试出来,有时候要做许多次实验。现在他还是很不满足,总在想要做得更多。

  发明创造并不难,难在生活中处处有发现,处处有创新。正像市教委副主任兰宏生说的,从小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课内课外一起发展才是培养中小学科技意识,提高中小学生创新精神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