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大连理工大学培养人才创新纪实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4-08

  编者按 创新教育如何搞?大连理工大学苦心探索十余年,他们 建立的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已成为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 他们实施的一系列创新研究训练计划,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这是 大连理工大学的毕业生受到社会欢迎的原因。

  半年前,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下同)计算机系97级学 生顾大伟以自己开发的一个应用软件,赢得了大连市一家公司的500万 元风险投资,与几位同学一起创办了大连正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走 上了创业之路。半年来,顾大伟和伙伴们不单完善了原有软件,而且 研究开发的高比率语音图像压缩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凭此技术 可获年利润150万元。顾大伟成了大连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典范。顾大伟 说,成功得益于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给予他们的创新意识、创造能 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大工开展创新教育已有16个年头,学校的创新教育取得了一系列 令人瞩目的成绩。最近四年,全校有380余人获省级以上大学生科技竞 赛奖123项,其中国际奖14项次,全国奖49项次;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的 科技工程项目71项,创产值600多万元;大学生撰写科技论文400余篇, 一些高水平的科技论文在科技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大工的创新教育已 经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建立创新教育示范区

  大工有一个创新人才培养的高地和示范区,这就是创新教育实践 中心。中心成立四年来,学校的创新教育进入了大踏步前进阶段。在 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完成了10个现代化多媒体大屏幕电子教室、 19个电化教室、2个大屏幕教学信息电子显示屏、钻井套杆外封隔器的 机构及仿真系统、多功能教学扩音器等70多项高科技工程项目,共创 产值600多万元。一批具有较强技术创新、自我获取知识及管理协调能 力的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一些毕业生刚参加工作就成了业务骨干。 自动化系99届毕业生朱晓明、陈明计工作后不久,就分别研制出了新 版百元人民币验钞机和一种可在自动生产线上量出非常小电阻的电子 秤新型产品,经鉴定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98届毕业生孙志伟应聘到 华为集团,2个月就解决了3个信息传输方面的攻关难题;电子系98届 毕业生薛由道到深圳华为集团工作仅一年就担任了信息传输部门经理。

  大工的创新中心现有建筑面积1700多平方米,设有软件开发、硬 件研制、数学建模、多媒体、培训、创业等分部,有280多台计算机。 中心还于1999年在大连软件园设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学校 各院系纷纷建立了电子、土建、机械、化工、船舶等创新实践分中心 及实践分基地,这些基地每年可安排近3000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创 新实践训练。   

把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做强做大

  大工的“海天网站”是一个面向全国教育网用户的综合性服务网 站,每天有8万多人次访问,页面浏览量有近百万人次,据有关统计, 海天网在全国教育网中排名领先。这个网站是由6位大学生在担任“科 研助手”时开发设计的。目前,该校有200多位大学生科研助手通过项 目招标,在不同领域自主承担着180多项科研课题。通过师生双向选择 让大学生担任科研助手,是该校近年摸索出的多元化创新人才培养方 式之一。

  从1997年起,大工提出并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工程”战略。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特长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一步步探 索和实践具有特色的学科交叉、学研结合、学产结合的多元化培养方 式。如今,该校已经成功实施了28种个性培养方案。例如:开设双学 位班,完成三年辅修课程的学生经一年学位课学习即可取得辅修学位 证,目前全校已有400多人取得双学位。

  推广工程专业外语强化班,全校设有机械日语强化班、电子英语 强化班、船舶俄语强化班等5个年级30多个班,每年有900名学生参加 学习。

  开设创新能力强化班,现设有电子、数学建模、机电、电子商务、 多媒体技术等5个创新实践能力强化班,其中4个班设置了10多门以实 践为主的课程,每年有500多名不同年级的学生选学。

  开展各类科技竞赛。选派大学生到社区挂职。

  近年来,学校相继成立了“创新教育工作指导委员会”,制定了 “创新教育工作条例”,设立了“创新教育基金”,在机制上为创新 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保障。   

创新教育迈向新目标

  2000年,大工“创新人才培养工程的探索与实践”再次被评为辽 宁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并被推荐申报全国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时, “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的建设”获准为教育部 “新世纪高等教育改革工程”立项项目。

  大工在开展创新教育实践的同时,也在进行着理论上的探索。 10多年来,该校领导、院士、博士生导师等专家每年与教学、科研第 一线的教师共同进行如何培养创新人才教育教学改革研讨,每年都有 60多篇论文收录到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中。

  大工校长、中科院院士程耿东教授认为,创新教育要遵循因材施 教的原则,高校要努力为创新人才提供多元化的成长环境。多年来, 他积极倡导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的创新,并亲自担任创新教育指导委 员会主任,主持《理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及其实践基地的建设》 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大连理工大学的创新教育实践不仅出科技成果、人才成果,也取 得了丰硕的理论研究成果,而理论研究又指引着创新教育向更高的层 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