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发明创造,学生大多以为那是大科学家的事。于是,我就给他们讲爱迪生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爱迪生是个大发明家,一生共有1000多项发明,可他是怎么发明创造的,却很少有人清楚。原来,爱迪生是利用已有的发明技术,找出其中的不足进行改进,从而产生一种新的事物、新的技术。比如电灯的发明,1845年,J.W斯塔尔首先获得了电灯的发明专利。爱迪生在研究了斯塔尔电灯的种种缺陷后,经过1600多种材料的实验,最终发明出实用性很强的碳丝白炽灯,并使这一发明走向世界。爱迪生采用的方法叫专利发明创造法。与此相类似的还有15种方法,如主体附加法、发现创造法、异类组合法、移植创造法等。
    发明创造课既无大纲、又无课本,如何让学生掌握发明的基本方法呢?我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发明创造方法和自己的实践经验为基础,经过研究和总结,提炼出概念、特点、步骤、要领、实例、结论、思路等基本要素,帮助学生找出发明创造的规律和奥妙。例如在讲解主体附加法的时候,我以汽车为例,把它作为主体,让学生想象100年前的汽车都有哪些部件,后来人们又进行了哪些添加?里程表、刹车灯、收音机、空调……主体附加法就是在一个事物上附加一个事物,从而达到弥补不足、消除缺陷、满足要求的目的。每一次创新可能只有一点点的进步,但这就是发明创造的过程。接下来,我让学生在脑海里闪现自己熟悉的事物,然后确定一种作为主体,试着运用主体附加法展开想象。于是有学生便以雨伞为主体,在上面附加了音乐器和电筒,变成具有播放音乐和照明功能的新型雨伞。
    我曾做过一个统计,一个班64名学生,在一堂发明创造课上,经过老师的启发和引导,都能掌握3—4种基本创造方法,当堂产生59个发明创造项目。我所教的21个班,一学期共产生发明1095项,其中有“带刻度的皮带”等123项通过了国家专利申请审查。当然,学生进行的发明大多实用性不强,更谈不上投入生产,但它充分证明学生通过这个学习的过程,打开了思路,建立了创新思维模式,找到了自信,让他们感觉到,发明创造其实并不神秘,只要掌握了要领,同时肯于动脑,每个人都能成为发明家。如果将这种感觉和信心运用到学习和其他工作中,就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认为,成功也是成功之母。一个人如果有了一次成功的经验之后,就会看到自己的实力,进而信心大增,这对一个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我在举例的时候,有意识地选取那些身边的、价值不很高的发明实例,让学生充分感觉到发明创造并不复杂,从而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有助于他们一学即会,一教即懂,一看即明。
    两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感到发明创造课是一门具有实用价值的课程,它的作用决不仅限于出了多少成果,申请了几项专利,更重要的是对整个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