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个乌龟分别代表媒体宣传不力、生产厂家太少(北京市仅有造纸七厂一家生产)、销售点太少以及人们对再生纸缺乏足够的认识”,她用电子指示棒指着屏幕向大家介绍。
    “郭与时同学已陈述完毕,下面答辩开始,请大家踊跃提问。”
    十几只手同时举起。
    “请问非再生纸与再生纸的差价是多少,如何号召我校师生推广再生纸?”一男生问得直截了当。
    兵来将挡,郭与时沉着应答:“据我们调查,两者的差价大致是15%至30%,从回收的角度看,再生纸要便宜一些,至于如何推广,我们可与厂家联系对纸张进行回收。当然从长远看,这依靠大家的素质和环保意识。”
    台下掌声响起。
    “请问中国一年可回收多少废纸,排世界第几位?”
    这个问题难住了郭与时,她和该组成员面面相觑。
    这是北京市十一学校“申奥有我一个暨环保论文答辩会”上的一幕。
    据了解,为了准备这次论文答辩,同学们分组选定了各自的主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详细的社会调查,搜集了大量材料,他们还自己拍摄照片,自己制作幻灯片,直至今日自己站到讲台,现场讲述论文内容,并回答同学的提问。
    场上喝彩声此起彼伏。
    这一次同学们以保护环境助申奥为主题,谈到了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废旧电池的危害与处理、大气污染、水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的危害与防治,基本上涉及到环保的各个方面。
    一个参加了论文答辩的同学告诉笔者:“我们挺喜欢这种形式的,虽然调查有点累,但学到了好多东西,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