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建规划规定:一定规模的小区必须有配套的教育设施:幼儿园、小学、中学。这条规定本来是为了保证小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没想到现在却出现了新问题。每个小区都建一个学校,结果是北京布满了“小土豆学校”。据悉,光是一片回龙观小区就规划了六个“小土豆”。
    北京教科院民办教育研究所王文源等人对北京的小区学校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在丰台、朝阳、海淀、石景山四区随机抽取了30所新建小区学校和245名小区家长。调查小区学校校舍面积、教师数量、在校学生数、师资力量等多方面情况。结果显示:新建小区中学的占地面积远远低于北京市城区中学的平均水平。小区中学平均占地面积1000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6638平方米;城区学校平均占地面积1760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8236平方米。此外,小区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缺编现象,新建小区的学校中,平均每所小学教师数量为27人,而编制为35人,缺编8人(占23%)。平均每所中学的教师数量为54人,编制为73人,缺编19人(占26%)。
    与教师缺编相比,学生的“缺编”现象更为严重。新建小区小学平均每所能容纳小学生681名,实际仅有小学生417名,缺264名,占38.8%。新建小区中学平均每所能容纳中学生788名,实际仅有中学生547名,缺241名,占30.6%。也就是说,小区小学有近40%、中学有近30%的空余学位。有的小学在今年秋季招生时,一年级新生不足10人,导致无法开班。
    对家长的抽样调查显示,有1/4强的小区学生不在小区上学,这些孩子不在小区上学的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对小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放心,有35.6%的家长因此而让孩子长途跋涉去小区外的学校。
    “如果集中力量建设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学校,学校的学生数量、教师质量、教学质量都会得到保证。”十五发展规划座谈会上,代表们提出给未来的教育留个发展空间。应该抓住旧城区改造和建设新小区的机会,对中小学进行整体规划。王文源教授也建议:在方庄、望京、西三旗、回龙观、鲁谷等较大规模的小区兴办较大规模的普通高中校。这种高中校可以是新建,也可以将一些办学基础较好、布局不够合理、发展没有余地的市区高中校迁入,使它们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