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希望小学怎能成“豆腐渣”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1999-05-20

  5月6日,《西安晚报》刊登题为《建校两年多新舍成危房》的报道,报道说“延安——希望小学竟成‘豆腐渣’工程”。

  5月8日笔者连夜赶往延安,9日早晨即到达事故现场———延安市宝塔区枣园镇下砭沟村华亭希望小学。通过3天的采访调查,了解了事故的原因,同时也发现了延安希望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工程质量事故并非偶然

  5月9日是星期日,笔者到达华亭希望小学。校门外的纪念碑记载该校是1995年由上海华亭集团捐资57万元修建。三层教学楼很漂亮,但所有的教室门都锁着。透过窗玻璃看,教室里没有一张桌凳,每个教室的地上都有一堆顶部掉下来的水泥片,从一楼到三楼,大梁外的水泥沙浆层已全部剥落,几处大梁间可看到明显裂缝。

  从在校的几个教师处了解到,学校已停止使用教学楼两星期,除人数较少的学前班和六年级在本校教师办公室上课外,其他年级在学校对面的卫校上课。卫校的大饭堂用几块硕大的纤维编织布隔离出3间“教室”,彼此上课的声音清晰在耳,三个年级组成了一个大“复式班”。

  该村罗主任介绍,希望小学是1995年6月动工的,为了建校村里拿出紧靠公路近10亩川地,填垫了数万方土使得地基与公路齐平,并且投资了10多万元帮砌边畔和围墙。华亭集团捐资57万元用于教学楼主体建设。资金由镇政府安排,建筑队由镇政府指定。当时主体工程预算66万元,村上感觉比市场价偏高,但无权过问。后来工程完工说花了100多万元,缺口达40多万元,至今没有着落。虽然学校在1995年11月20日剪彩之后学生就搬了进去,但建筑队一直没有正式交付工程,有关部门也一直没有对工程进行过验收。1997年就发现教学楼有裂缝,1998年顶层开始漏水,教室的门也一碰就开洞,已全部换了两次。罗主任说,修学校是个好事情,现在出现了问题,上面应给个说法。

  宝塔区团委书记、希望工程办公室主任马小军说,希望小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并非这一处,也不是现在才出现的。

  当天下午,我们赶往他所说的三十里铺民建希望小学,发现该学校的情况远比华亭希望小学严重。两层楼到处可见裂缝,教室里的水泥大梁外层水泥全部剥落,露出里面的钢筋,为防止坍塌,每个教室的楼板都用木柱支撑着。学校教师说,全校440多名师生已在外借教室上课两年多,由于教室不够用,高年级学生只好分班上下午轮流上课。   

希望小学工程该怎样建设

  由于延安的知名度,几年来各地直接捐资在延安兴建的希望小学已达到115所,捐资总额达2510多万元,居全国第一。

  按有关程序规定,捐款应通过希望工程办公室,但一些捐资单位直接将捐款投向了学校或乡镇;区里规定,工程建设由区招标办公开招标决定建设单位;为调动乡镇的积极性,规定乡镇有推荐施工队的权利,没有决定权。但前几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往往是乡镇领导指定施工队。罗主任说,华亭希望小学的施工队是镇领导指定的,并且没有工程合同。

  团中央要求,希望小学在兴建时,当地应拿出一定的配套资金,但是延安的区、乡镇、农民都拿不出钱,只好采用免除手续费用、农民投工投料等办法算配套资金。在修建时,所在地领导一味提出要把希望小学建成当地的“窗口工程”,要做到“50年不落后”,所有的教学楼、大门都用瓷砖贴面。这样的结果是大多数工程超过捐资额和原预算,以致学校修好后不能给建设单位结算,工程常常不能完工。

  马小军说,中信希望小学就因为资金没有落实,工程队不交工拖了三年。而民建希望小学则在开建初期由于配套资金跟不上,便用压低工程造价的办法强行开工。当时市场上同类工程的造价是每平方米650元,那个工程却压低至每平方米420元。按自然条件,延安地区建筑工程在11月15日之后就不再施工,但当时正好赶上捐资单位50周年大庆,必须要希望小学这个成果,施工方只好违背客观规律继续施工,水泥沙浆今天抹上明天掉下,房子里生火炉也不行,最后将纤维板钉在墙上刷一层涂料,应付了剪彩。民建希望小学已经停止使用两年多,维修需要很大资金,差不多够新建一所学校,那钱又从哪里来呢?

  马小军说,许多希望小学就是为捐资方在某个日期剪彩而强赶工期,这样难免留下质量问题。而罗主任告诉记者,华亭希望小学本来准备1995年10月1日剪彩,工期赶了又赶,最后11月20日剪的彩。

  宝塔区教育局副局长烟召合说,修建希望小学本来是好事,不同程度地出现质量问题,教育局每年都要拿出有限的经费,对新修不久的校舍进行维修,成了教育局的一个背不起的包袱。由于一些地方领导一味贪大,不考虑生源和未来人口发展趋势,盲目扩大工程规模,不足部分只好拖欠。比如中直机关希望小学,捐款70万元,却修了120万元的教学楼,缺口50万元;枣园华亭希望小学,捐款57万元,修建费102.7万元,缺口45.7万元。 

希望小学应该建在哪里建多大

  采访中笔者发现在210国道旁,水利希望小学和驻港部队希望小学距离仅1公里左右。水利希望小学1997年完工,投资108万元,由于款未到位,1998年才交付使用。教学楼内14间教室只用了7间。学校可容学生600名,而目前学区内所有适龄儿童216人。相距不远的两所希望小学的所有学生加在一起才529人,还填不满一个水利希望小学,这样的布局合理吗?

  笔者从希望工程办公室了解到,最多的枣园镇有17所中小学由捐资兴建(有些没有叫希望小学);而远离公路的丁庄和冯庄两个乡,分别只有一所希望小学。马书记说,一般情况是,对方决定捐资,希望工程办公室负责提供几个可选择的地点,最后由捐资方确定。当然,多数选择公路边、人多的地方。但从实际看,往往更需要援助的地方却得到的援助较少,主要是那些贫困的山区。

  对于希望小学的布点,烟副局长认为极不合理,过密过稀造成巨大的教育资源浪费;比如从三十里铺到柳林七八公里的210国道两旁竟有6所希望小学。他说,本来希望小学的布点应该由教育局决定。按要求,小学的布点距离应该在5华里左右,但现在是人家出钱就得人家拍板。希望小学在公路两旁布点过密是浪费,而教学楼修得过大更是浪费,从延安的实际情况看,目前是人口增长的高峰期,这几年兴修的希望小学可容纳学生普遍远高于学区内现有生源,在这个高峰期过后,人口数量将逐渐下降,学生数量必然减少;另外,由于布点多,使教师分散,这样是浪费教育资源。

  由于种种原因,延安的希望小学普遍存在硬件与软件不相配套的现象,图书仪器严重缺乏、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延安有关方面正在对希望工程中出现的几起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查处。希望做好事的捐资者们,少考虑一些宣传、广告效应,多想一想延安的实际需要,不要全摆在公路边,更不要急着剪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