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高等教育,从体制到内容要更加开放
综合化、信息化、国际化,以及教学、科技、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互联网和多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教育教学的时空观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内涵、功能、方式都可能发生革命性的变化。知识信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人才在全球范围的流动性竞争,知识化产品在全球的合作生产与竞争行销,必然要求教育从体制到内容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具有前瞻性。
在考虑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计划时,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适应这四方面的变化,此外还要不断适应国家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我们必须加强前沿性学科建设和传统专业改造,努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使高校真正成为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库、知识库、信息库,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新科学孕育生长的孵化器、高新技术的辐射源。
●教育家、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为中学生以后成为具有创新头脑的拔尖人才提供最大的可能
青年英才成长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中学阶段往往是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要为中学生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他们以后成为具有创新头脑的拔尖人才提供最大的可能。一些优等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可以参加课题研究,培养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
培养创造性才能,首先要培养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要对传统的、习惯的思维模式进行一场革命。家长衡量孩子好坏不能仅看“听话”,一辈子只会听话能听出发明创造来吗?发明创造者往往是不盲目地听话的。建议政府和教育部门支持有一定基础的学校开展青年英才培养的实验研究,鼓励冒尖,不求全才,允许偏才、奇才的生存和发展。
在未来世界的竞争中,没有一大批的卓越人才,一个国家就难有作为。国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高科技的发展水平和创新人才的多寡。因此,培养大批华夏英才,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一席之地,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希望所在。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坦:教育要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素质教育在21世纪必将迎来一个大发展,到时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高效的教育。
现在我们的素质教育状况是“小学一大片,初中一条线,高中几个点”,因为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中学阶段还很难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加快高考制度改革,研制创造新的考试制度,更加全面、综合、公平地选拔人才。另外还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满足社会对高、中、低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充满生机和希望的21世纪,教育工作者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学生作为生动活泼的个体对待,而不仅是作为我们教育的对象,使教育更加人性化、个性化。
●江西省教育厅厅长漆权、甘肃省定西县教育局副局长王辉: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
越不重视教育就越穷,越穷就越没有能力办教育。最终不仅影响当前的经济发展,而且殃及子孙后代。为了避免这个恶性循环,越穷越要抓教育,落后地区应该把教育放在适度超前发展的重要地位。落后并不等于我们可以无所作为。越是这样,越要奋发图强,敢为天下先。
贫困孩子失学、中途辍学的根本原因还是家庭贫困问题。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始终是扶贫的关键问题。新世纪要保证实现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贫困孩子上学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最终还得靠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提高农民收入,让贫困农民供得起,贫困孩子上得起学。我们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在新的世纪,每个娃娃都能上学。
●成都玉林中学校长杨兴政:教师要有高尚的人品和优秀的业务素质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传道、授业、解惑”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只不过目前又赋予了新的含义和时代感。在新的世纪,首先要注意培养教师神圣的职业荣誉感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身教胜于言传”,教师高尚的人格、崇高的职业理想本身就是教育学生最好的教材;其次要大力提倡创新,鼓励教师跟上并走到时代、科技发展的前沿,充分利用科技成果,提高教学效率,用开放的思想教育学生;一校之长还要尽力创造一个“以人为本”的宽松、温馨的环境,让教师在这个良好的创业环境中“勇者尽其力,智者播其慧,成功者扬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