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内容列表:
奖惩分数线你给孩子定了吗?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1-01-13

    在相当部分小学生的心目中,考试没考好最怕的不是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而是达不到父母定的分数线,拿不到奖励。甚至一些孩子因此在考前表现得十分紧张。

    你给孩子制定过“奖惩分数线”吗?你觉得奖励和惩罚,哪种方式更能促进孩子的学习?这两天孩子们的期终考试已近尾声,你将怎样对待他们的考分?

    ▲孩子需要赏识

    朋友的女儿就读的小学很有意思,她的考试成绩基本上都是优。朋友说,女儿班上的小朋友都是这个成绩,父母无法为孩子定分数指标,学生学得很开心,父母对自己的孩子也很有信心。虽没有为分数而竞争,而他女儿的学习也不错,所以没想到过为此而奖励她。当然每学期结束,总会带女儿去旅游度假,那纯粹是享受天伦之乐。

    我较认同这种“赏识教育”。为什么非要为孩子订分数线,再以什么奖励措施吊其胃口,这不成了一种交易?其实在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经常以鼓励为主。我不会“分分”计较儿子的考试成绩,但比较关注他是否掌握了教学要点,实在弄不懂的地方,帮助他掌握理解。至于给他何种奖励,我不会和分数联系起来。他平日学习蛮辛苦的,学期结束,我总会挤出时间,用掉公休假陪他出去放松放松。让他以快乐、自信的心态迎接新学期,这才是重要的。

    我希望更多的学校能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来增强孩子们的学习效果。至于父母,还是多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多给他们一些真诚的赏识吧。(成乔尹)

    ▲我讨厌没有鼓励的日子

    从小到大,无论取得怎样的成绩,爸爸从来都没有鼓励过我。记得初一升初二那年的暑假,因为期末考试时犯了两个不该犯的错误,尽管总分已经是年级第一,可爸爸还是关了我整整两个月。他拿了几大本习题册给我,说:“自己掌握时间做完它,我只相信‘熟能生巧’,我不想再看到同样的错误。”于是为了那些题目,我和同学两个月没联系,后来渐渐就习惯了自己和自己玩。我特别喜欢初夏傍晚放学的时候,不骑车、单手把着车座往前奔,永远别到家门口。

    在大多数同学的眼里,我非常守纪律、重实干、不多话,静悄悄地就能把学习搞好。成绩好又怎样,谁晓得我心里的压力呢?我也很想跟朋友一起出去疯一疯、闹一闹,可又担心,若考试没达到爸爸的心理目标怎么办,下次就别想再出来了。(王鑫)

    ▲奖励可以是口头的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一味地看缺点肯定会遏制他的积极性,因此我主张以鼓励为主。并且,这种鼓励不一定都表现为实物的形式,也可以用口头表达。

    我的奖励就是当众对孩子的成绩给予肯定,这在身边一些家长看来也许有点张扬,但确有效果。女儿已经五年级,无论在能力上还是学习上都挺不错,我想她还会更好。但我并没有采取要求“再接再厉”的方法,而是在平常鼓励的基础上稍作改变。那次在亲戚家里做客,谈到女儿的考试成绩,我拍着她的头说“这次虽然没能拿到第一,但爸爸也很开心,因为英语口语和舞蹈的进步很大”。女儿那天听得特别认真,接下来的日子里格外严格地要求自己。

    其实每个家长在心里都会给孩子定一个目标,只要孩子努力就够了,何必拘泥于一分两分的差距。只要告诉她爸爸妈妈都很看重她,只要能让她树立信心,她的感觉就会变好,自然而然就更加上进了。(郑应丰)

    ▲奖励和惩罚两者并用

    对我儿子来说,单纯的奖励或处罚都不能有效地促使他好好学习。如果只设奖励,大不了他会放弃奖品;只予以惩罚吧,他会觉得没动力。期中考试试验下来,两者并用的效果还不错。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们一般采用“奖小罚大”、精神鼓励为主的方式。让他任意挑选一样自己最喜欢的食品,外加一件学习用品,最后由我们决定,并且告诉他,老师和爸爸妈妈都喜欢表现出色、成绩优秀的小朋友。因为,我们知道,儿子相当在乎老师和家长对他的看法。考试成绩如与我们的要求相去甚远,则罚大:我们将没收他目前最喜欢的玩具滑板车和奥特曼。

    儿子很有信心,也很用功。虽然如此,我们担心这样会给他太大的压力而适得其反,所以,总是会在最后补充一句:“如果你努力了,但没考到好分数,爸爸妈妈会另行考虑的。”(张丽群)

    ▲向老师讨奖励

    前不久,我给就读幼儿园的女儿报了个英语兴趣班,刚开始,女儿浑浑噩噩,老师提的问题十有八九回答不出。她旁边的几位小朋友应答自如,老师就会在他们额头上贴粘纸。

    连续两个星期,女儿额角上光光的,也闭口不谈学英语的事。第三个星期,在课间休息时,我开玩笑问她:“粘纸怎么还未奖到”她却很认真地说:“妈妈,你不要再提这件事,好不好”没想到她心里把这小奖品看得这么重。

    下课时,女儿满脸笑容走出教室,她额上已贴上了机器猫的图案。一路上,她把这粘纸剥下来,左手贴贴、右手贴贴,最后怕被风吹掉,把“机器猫”藏进小口袋里。

    看到奖励对她那么起作用,我就给她的英语教师打了个电话和她商量,“如果她每次学英语能有所进步,能否经常奖给她粘贴图案”(钱敏)

    ▲惩罚手不软

    如今的孩子大多在糖水里泡大,大人依着他们,这些孩子听不进半点批评,将来如何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前车之鉴多得是,所以我对孩子比较严格,也定了分数线对他进行奖惩。

    儿子尚读小学四年级,成绩在班内属中上水平,我定的分数线不会偏高,是能让他跳一下摘得到桃子的。去年暑假,他是否能去青岛姑妈家,就是以期末考试分数衡量的,结果分数未到,他没成行。虽然他妈妈和姑妈为他求情,但我铁面无私,怎能破下自定的规矩。对顽皮的儿子,应给他些挫折教育。

    儿子知道我的脾气,去年下半年学习很努力,他知道要去青岛就得看自己的本事。这次期末考从他已考好的两门看,估计能过关。

    我认为,严父慈母这样的角色分工在家庭里仍是管用的。父亲对孩子还是严格点好,为孩子制定量化的目标,并坚决执行,做到该奖的要承诺,该罚的不手软。(蒋与祺)

    ▲划“线”惩罚不妥

    促进孩子的学习,鼓励很重要。但很多人只把鼓励表现在言语和精神上。我认为,物质上的奖励也是一种鼓励,就像学校里设置奖学金制度一样。这种奖励是对学生一学期来学习的肯定,也是对他保持好成绩的一种鼓励。

    但在促进孩子的学习方法上,我不赞成制定“惩罚分数线”。奖励和惩罚,两者在孩子考试时造成的心态不一样。对孩子来说,想到如果这次考不好,而父母定的是奖励分数线,大不了奖励拿不到。可如果父母定的是惩罚分数线,那他或许会吃“生活”。那么孩子就会很在意“惩罚分数线”,在考前的心态就比较紧张,反而给他造成压力。所以,我认为奖励不要太重,不然会让孩子过分在意分数线。